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会给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因此,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文采,让文章的语言"活"起来,是提高作文"含金量"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采之于作文可谓非常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诗意和文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写得有内容、条理,结构清晰了还只是停留在基础等级上,为了达到发展等级,还要从文采上下功夫.本文从创新语言、修饰语言、修辞语言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增加语言的亮点,提高文章的文采.  相似文献   

4.
中考作文"有文采"标准:"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丰富","文采"是作文"发展等级"重要标准。近年来,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的比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灵动的词语、飞扬的文采、诗意的语言能够给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那么,如何让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呢?不妨看看2011年中专满分作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要想使文章更具文采,就需要"精装"作文语言。那么,如何"精装",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光彩夺目呢?一、锤炼词语锤炼动词——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如:"待到增加了秃头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再深刻的立意、再新颖的素材、再精巧的构思,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也会黯然失色。先贤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才能让人耳目一新,获得成功。因此,想要作文成功,就得有文采,想要作文有文采,就必须对作文语言进行精心地修饰,让作文"靓"起来。要修饰作文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修饰语言,从引用名言入手引用名言(包括经典著作、诗词名句、成语、谚语、歇  相似文献   

8.
语言干瘪、贫乏的人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头脑里的思想,而拥有丰富语言的人则能用人们熟悉的文字写出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文章或者演说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影响力,很大部分取决于语言的表述。结合近几年的福建省中考作文评改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有文采"是中考作文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丰富语言方法的学习,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提高学生文章的文采离不开它的基石——积累。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对"文句有表现力",是这样要求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文句有表现力,语言才会文采飞扬,文章的发展等级得分才会高。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所谓"有文采"既不是堆砌繁复的形容词,也不是罗列刻意为之的句式,而是选用最精确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这种表达既要恰切自然,还要兼顾文章的整体,就是对语言的强弱、浓淡有掌  相似文献   

10.
语言具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高考作文中语言缺乏文采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从选用词语、活用句式、巧用修辞、丰蕴文句四个角度,对"如何让语言具有文采"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马荣 《小学生》2014,(1):22
想让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吗?快到这篇文章里取真经——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语言的文采。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淡而无味,如同嚼蜡,难以得到赏识。如果说思想是魂魄,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思想披上一身美丽的外衣,那么它便能魅力倍增,绚丽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情感的外衣,又是情感的载体,承担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故一篇优秀的文章首先要做到文质兼美。所谓"文美"就是指语言之美,是对文章形式而言,同样的文章,如果在语言方面给予加工润色,给语言饰以亮丽的"包装",定会提升文章的文采,符合读者的口味,那么如何亮化文章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语言.近年来高考,将语言表达作为了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所作的规定中,共分"深刻透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4个方面."有文采"主要是指语言.因为人们看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语言,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流畅、隽永、精炼、圆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谁忽视语言,就等于放弃写文章.  相似文献   

14.
从古到今,凡为文之人,都力求自己的文章文采斐然。当今的中学生写作文,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文采。李惠民在《文采简论》中说。“凡是精彩的,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有文采。“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通常是表情达意清楚、连贯得体、绘声绘色、有质感而又个性鲜明的语言,许多写作严谨的人为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此种境界而终生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亮",是指语言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中学生在写记叙文和散文时,还能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而对议论文,则认为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行了,没必要去"粉饰".结果语言常失于枯燥单调、苍白无力.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同样需要文采情趣.文中有几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妙语,可使全篇生色.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的"学者散文"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受到中学生的喜爱。中学生通过对其文章的阅读,不仅可以探寻到历史的深度和知识的厚度,更可以学习作者语言组织的技巧,从而力争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也说过:"言以文远,诚哉斯验."这里的"文"指的是文采,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文采的文章的确能够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给人带来阅读的兴趣.因此有人会说:"读文采之作,如饮醇酒,令人陶醉;读无文采的篇章,味同嚼蜡,难以下咽."由此可见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语言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表现力.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在作文时语言新鲜活泼而具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18.
林雪晖 《课外阅读》2010,(11):197-197
写文章,要求“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枯涩、词汇贫乏,读来让人感觉味同嚼蜡,更谈不上有感染力。怎样才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让文章的语言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呢?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即"文采"之意。好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好的文采,因而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外,还应注重文辞。好的文辞,读起来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考生在考场中倘能准确、简洁地用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灵活句式和鲜活而独特的修辞,能深化文章的内蕴等,那么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笔者结合考场优秀作文,浅谈六种能令语言"文采飞扬"的技巧,以期为广大考生  相似文献   

20.
行文流畅、生动形象、文采斐然的文章,往往能够使人眼前一亮。朱自清先生认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可见文章的语言不能光满足于把思想感情说得清楚明白,还要说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只有洋溢着个性,闪烁着光彩的语言的文章,才能让人耳目一新、玩味再三,才能凭借语言上的韵味和魅力脱颖而出。如果语言不美,缺乏文采,读者连阅读的兴趣也没有,哪里还谈得上艺术欣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