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2009年PISA测评结果,上海排名全球第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刊发文章,对上海教育进行解读。《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由美国的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席马克·塔克(Marc S.Tucker)主编,对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五个被认为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旨在从美国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回答如何在世界上现存的教育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优的教育系统的问题。2014年3月,马克·塔克先生到访华东师范大学,该校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柯政先生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访谈中,塔克介绍了《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的创作背景,以及上海在基础教育方面值得美国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研究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五个被公认为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做了详细的解读,为美国教育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通过分析芬兰、日本、新加坡和日本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期为我国迈向优秀教育、实现不断超越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提到了西方学术界对我国教育的一些看法,不少中国读者对该书的第一印象是觉得书中对上海乃至中国教育的介绍不够全面。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要全面而准确地描写和总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是多么的复杂。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往往对此视而不见,习惯以"国情"为借口不以为然。采取必要的行动以改进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今后最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29.80元内容简介2010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PISA2009测评结果,上海全球排名第一,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刊发讨论文章,对上海教育进行解读。《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由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席马克·塔克(Marc S.Tucker)主编,研究了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五个被认为是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对于教师行动研究,不少持研究纯化论观点的人不时会提出严厉的批评,然而,在上海和其他一些高表现教育体系中,这却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近日,美国教育和经济中心发布了两份报告,一份是与澳大利亚的教育研究机构"学习优先"(Learning First)合作发布的《超越专业发展:高表现体系中的教师专业学习》(Beyond PD: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High-Performing Systems),一份是与中国的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发布的《培养上海教师》(Developing Shanghai’s Teachers)。两份报告中的一个关键点,都是教师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通过调查得知 ,现阶段人们对教育、对人才的认识还有误区 ,现行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 ,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这就需要转变传统育人理念 ,构建科学育人机制。传统教育面临的困惑著名留美学者黄荃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认为中美教育在什么是人才 ,如何培养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讲 ,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症结首先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考试就是指挥棒。这样一来 ,学校、教师、学生除了拼命追求升学率外 ,别无它法。这就是我们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艰难的…  相似文献   

7.
谢剑雄 《教育》2015,(2):60
现代教育的发展伴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显示出越来越多远离传统经典的弊端。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和非理性元素的诱导,学校教育对书法教育存在普遍意义上的漠视,从而使书法教学成为校园的一大缺憾。如何关注书法教育现状?未来书法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与把脉?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作一一阐述。校园书法教育的内涵与功用"书画清高,首重人品。"书法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发展,是审美的感悟与艺术的熏陶。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也不是单纯地刻意追求学校的特色成果,而是为了长时期对未来一代民族文化精髓的滋润和优秀品质的培育。当代校园书法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  相似文献   

8.
张美玲子 《教育》2011,(13):19-20
美国华裔"虎妈"的教育模式在中外引发教育讨论,上海很快出现了"猫爸"进行现身说法。两类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和风格,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关于"虎妈""猫爸"的媒体大讨论。引发国际媒体热议"虎妈"蔡美儿的书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版,书名不同,却值得推敲。美国版本的书名为《虎妈战歌》,中国版本叫做《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德国的版本则为《成功之母》。有媒体认为,中国出版商把它当成育儿经来卖,抱着一种学习借鉴的心态;德国版书名比较中性;而在美国之所以叫做《虎妈战歌》,更像是一种挑战,而且这个时候出版"不是巧合,是操作"。就在该书在美国发行之时,2010年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调查结果出炉,第一次参加测评的上海学生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这次的PISA结果震撼国际,更让美国坐不住了:他们自己的学生成绩几乎在中游水平。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虎妈"确实刺痛了美国人的神经,《洛杉矶时报》把她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挑战、突破与超越,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不断被强化,不仅凝固为一种制度,而且形成为一种文化,是创新教育最大的困难和阻力之一。另一方面,传统教育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着许多闪光的思想,如"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的教法论,"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学法论等,这些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思想基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十一五"期间,上海教育将如何保持"十五"期间发展的良好势头?上海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思路是什么?为此,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接受本刊专访,就《纲要》的内容,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世界优秀的教育组织,TED日前被美国知名商业杂志《快公司》预言为"在21世纪将超越哈佛成为全球最顶尖的教育品牌",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由参与者自我组织的教育学习的力量,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学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参考》2008,(5):24-24
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说,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探讨如何优化教材,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优化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沦为教书匠和教科书的奴隶,根本谈不上对教材的优化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学校教育忘却教育天赋的"集体无意识"现实下,对于如何爱学生、怎样做正确的教育、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强化学校的责任等方面,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能给予我们很多启迪,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考试类课程的限制,培育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一股振兴的校风,使学校顺应教育的天赋行事,使办好教育的意志变得明朗……这一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作,是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总纲。《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批判传统二元论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经验理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基于"经验论"为基础的生成主义知识观,以培养"反省思维"的"民主教学论"范畴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以"做中学"为核心范畴的范畴体系。综合来看,《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范畴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立足于时代境况和国家文化;二是基于辩证批判的逻辑推断;三是超越二元论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学习期问,我实地考察了美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作了一些比较分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保障 家长参与是美国教育的传统,在美国,对此有着完善的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美国的《家长法案》《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目标2000年教育法》等法案中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相应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建设,特色学校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所归纳的各国先进经验和实践,为我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淑云 《教育探索》2001,23(2):10-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带有纠偏的性质。应试教育偏在何处,如何纠偏,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是每个有志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同志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一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劳动…  相似文献   

18.
<正>·推荐理由·为了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大批科技人才,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改革中小学数理化学科的教育,杰罗姆·布鲁纳担任大会主席,他为这个大会讨论作了总结报告——《教育过程》。布鲁纳在报告中阐明了美国未来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尤其从学习理论研究角度讨论如何推进教育改革,这一观点是对传统"认知主义"教育思想的挑战,对今天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了《内蒙古教育》2005年7期李化中先生的《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应用》一文。此文针对《内蒙古教》2005年3期王从先生的《语文教育:应用与应试》一文而作。文中反驳了王从先生的语文教育“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的两种学说,最后得出,语文教育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差异就在业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看到一些媒体的报道《上海小囡凭啥拿到美国杰出青年夏令营"门票"》、《孩子们看不懂"毕加索"》、《哈佛要的,不是中国式的"尖子"》、《19岁火狐狸之父挑战比尔·盖茨》等,很有感触,使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人的差异就在业余时间"。我感到,今天必须要呼吁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和校外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艺术教育、科普教育、体育活动和兴趣活动。现在我们中小学生生活在被"应试教育"扭曲了的"教育生态"中,孩子们可悲到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尽管在政府的大力干预下,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