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读出真面目     
<正>唐宣宗时,有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叫李远,四川人,进士出身。李远很有政治才干,当过几任刺史,颇有政绩。当时的宰相令狐陶很欣赏他,极力向皇帝推荐。令狐陶为人正直,有贤德。唐宣宗非常信任令狐陶,把他当作"自己人",但是地方官的任命,皇帝要亲自把关。唐宣宗经常借打猎之名微服私访,从民间了解官员的优劣。此外,唐宣宗还经常阅读官  相似文献   

2.
历来史家对"大中政治"评价较高,或称之为"大中之治"。不过详细考察大中政局,实际上只是唐宣宗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勉强维持统治而已,对当时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则视而不见,或者是故意回避。因此,宣宗死后,被掩盖的矛盾立即爆发,迄于唐亡。  相似文献   

3.
正高一刚开学,班长就来向我告状:"李远睡懒觉,宿舍同学怎么招呼都不起床,还发脾气、骂人。"听到这里,我立马领着几名班干部来到男生宿舍把李远从被窝里揪了出来,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本以为他能有所收敛,可他不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本加厉起  相似文献   

4.
还有些寒意,老师就带着我们出门了。我们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个当"照相机",另一个当摄影师,要给悄悄冒出来的春天拍照。到了江边。我请搭档李远阳闭上眼睛,然后选准一棵不知名的树,"调"好"焦距",让她的眼睛(这是照相机的镜头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黄河边有个小村庄,那里住着三个很有本事的人:一个叫"顺风耳",他能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一个叫"千里眼",他能看到很远地方的东西;还有一个叫"万能手",他能做出任何想得到的东西。三个人是好邻居,互帮互助,日子过得很幸福。  相似文献   

6.
改变自己     
一位同学又与他的好朋友吵架了,原因很简单,那位朋友身上有很多小"毛病",他很不喜欢.比如,那位朋友吃饭的时候总是叭嗒叭嗒地响,声音很大,很多人都用厌恶的目光看他们,朋友无所谓,他却很受伤.  相似文献   

7.
从"郭大哥"、"郭师傅",到"郭大爷",人们对他的称呼有很多种;从"郭大傻"、"郭大侠",到"郭大使",他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从"铁山楷模"、"爱心使者",到"雷锋传人",他的事迹在一代一代人中传递。郭明义,入党30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8.
明朝宣宗、英宗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湖北石首人。幼年时,他家境贫困。有一年,地方官要他父亲去服役。父亲年老体弱,难以服役,便带着小杨溥再三向地方官请求免除徭役。地方官不答应,便  相似文献   

9.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70%的时间是在进行各种沟通,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根据对大学生"沟通重要性"调查:1%人认为"不重要",3%认为"一般重要",25%认为"重要",71%认为"很重要";与陌生人沟通感觉:"很紧张"43%,"很兴奋"20%,37%"没感觉";与外  相似文献   

11.
芮成钢,有一张年轻、英俊而又坚毅的脸。镜头前的他总是眉头紧锁,似乎有思考不完的问题。许多人说他"装酷",对此芮成钢并不在意,他说自己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主持风格,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我觉得我是很本色的人,不可能去表演,我做节目不是故意取悦大众,而是给观众更多的信息和看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陈旭  袁媛 《成才之路》2013,(10):I0004-I0004
"八分汗水,两分天智",很多人这样来形容彭先觉院士的成才之路。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者,他们是世界上的创造者,是人类中的发明家。"彭先觉的祖父正寄望于此,为他取名"先觉"。1941年9月,彭先觉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小时候,虽然家庭经济不宽裕,父亲成年忙于生计,但是,祖父和母亲却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5岁时,祖父就教他读"三字经",并经常给孙儿们讲历代小故事。彭先觉很爱听长辈讲故  相似文献   

13.
儿子班上有45个同学,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写作文"我最喜欢的同学",有32个人写"我最喜欢潘小非"。潘小非就是我9岁的儿子。很多家长问我:你怎么教儿子的?他怎么有那么好的人缘?我想,同学们喜欢他无非是因为他善良、有爱心、很细心,会关心人,他将每个人都当朋友,别  相似文献   

14.
【案例】班上有一位小男生徐同学,长得白白净净,看起来是个可爱的孩子,但是一旦你想跟他交流或提问时,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不搭理人,闭嘴不说;二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回应你"有、是、不、没……",实在难以沟通。这导致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真是叫我愁肠百转,纠结万分啊!进入四年级后,他更加不自觉、不听话了,不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更不用提自己的学习了。上课时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不是趴着,就是低头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算教师站在他身边讲  相似文献   

15.
<正>"布鞋院士",68岁的李小文1月10日离世,消息来得很突然。尽管他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他离去的当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他的怀念还是铺天盖地,一如他在去年因光脚穿布鞋授课而走红,成为网友口中"不起眼却身具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和大众眼中"有个性、有才华、有风骨"的科学家。李小文的"走红",在于他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反差。最初的反差,是他朴素、  相似文献   

16.
传世名画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初为银工,所造钗朵、人物、花鸟,技艺精湛。后来改习绘画,年轻时已负盛名,明宣德年间被荐入宫中。有一次,画院画家在仁智殿呈画。第一幅画就是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一红袍人垂钓水边。原本敷红色极难,戴进独得古法,结果为同道所嫉妒。待诏谢环乘机在宣宗面前挑剔说:“画虽好,但很鄙野。”宣宗问故,谢回答:“红品,官服色也,用以钓鱼,失大体矣。”宣宗点头称是,于是戴进被同僚排挤。戴进在京不得志,回杭州以卖画为生。后虽曾再度入宫,但他的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都在民间。  相似文献   

17.
大爱无声     
袁恒雷 《课外阅读》2013,(16):26-27
<正>钱钟书先生说,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是"大爱无声"的傅雷先生。我最初知道傅雷先生是通过他的名著——《傅雷家书》。性格内向、不事张扬的他用一封封折射其思想光芒的书信教导他的大儿子傅聪。这些家书百分之百体现了他的思想,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是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不用担心"批  相似文献   

18.
他叫小俊,个子不高却很壮实,眼睛不大却很犀利,人倒不大胆却很大。初一开始不久,他就成为了班里的"男一号"——人称"小霸王"。班里的同学都怕他,他说一别人不敢说二,个子小小的他却让那些高高大大的男生"畏而远之"。什么原因?因为他横啊,他的拳头就是个铁榔头,他的世界只有"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的"暴力逻辑"。"小霸王"小俊成了班里的一座"活火山",上课破坏课堂纪律,下课打架惹事,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时候,这个"小霸王"还将"威力"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就是"我是怎样一种人"的自我概念。你把自己想象成怎样一种人,你就会怎样行动。所以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学生的"自我意象"紧密相连,由此决定学生的个性、行为。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有的学生说,他没有"英语细胞","在英语学习上很笨",他已经努力了,但英语还是挂"红灯"。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他的问题在于他有一个不适当的"自我意象"(例如我没有"英语细胞")。他不说"我那次考试失败了",而是下结论地说"我是个失败者","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于是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梦想成真     
说心里话,他--一个外形看着就不舒服的大男孩,竟然想当一名军人?当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说,小杨的理想是当一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时,我的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别扭了好一阵儿.他哪里有一点儿军人的气质?走起路来左右摇摆的样子,身上脏兮兮的,鼻涕拖得好长,还有一副倔强的"牛脾气",这些就足以让人头疼了,他还经常结交一些"不是很让人放心"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