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了《小露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露珠的外表非常美:青蛙赞美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蟋蟀赞美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蝴蝶赞美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花草树木也都非常喜欢小露珠,为什么呢?是否仅仅因为小露珠外形美丽呢?  相似文献   

2.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的质。  相似文献   

3.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的质.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课前思考:《小露珠》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的文章,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中的生物以鲜明的个性,并且从侧面对小露珠的外慧内秀进行描写。在读中感悟美,在情境中体验美,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品质。教学片段:师:还有谁喜欢小露珠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学生朗读)生(1):还有向日葵、白杨树和喇叭花也喜欢小露珠。生(2):还有鲜花嫩草也都喜欢小露珠。师:它们为什么也喜欢小露珠呢?生(1):因为…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纵观全文,如果要寻找表达上有特殊之处的句段,最醒目的无疑是全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六册的一篇科学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根据苏教版教材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这一特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 :“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  相似文献   

7.
陈金梅 《文教资料》2012,(23):50-5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露珠》是一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的童话,本文就《小露珠》教学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分层导读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你们瞧———清晨,小露珠遇见了几位友好的小客人,它们是———生: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师:小动物们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板书:小动物)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小动物的话吗?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小动物都在夸小露珠长得美。生:小动物都在赞美小露珠。师:让我们也学着小动物的样儿,夸夸小露珠。(生饶有兴趣地试读课文)师:谁愿意把小露珠的美读给大家听?(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像钻石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圆润…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分层导读 一颗普通的小露珠.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传达了无限的美。为了让学生领会那诗情画意的意境,教师搭建平台,引领学生在情景中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0.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或叙述严谨,或语句优美,或选材精当,或构思独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激励学生表意,丰富学生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这是语文课堂的魂之所在。在《小露珠》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深钻教材,体味文本情《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本文语言质朴优美,生动形象,拟人化的笔调更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是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和发挥丰富想象力的范例。因而凭借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童话般的情境中明白大家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成为了本课设计的出发点,整堂课也就是围绕“喜欢”这一情感展开,即小动物和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姓语。所以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充满童趣。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相似文献   

13.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种说话练习,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教材分析:《小露珠》这篇课文是  相似文献   

14.
整个板书设计体现了小露珠的变化过程:从黄豆粒大到光彩熠熠再到向空中飞去,它的外形不断发生变化。闪亮、透明、圆润是小露珠的特点,体现了它的外在美;心形图形体现了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内在美;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轻,既突出了小露珠的变化,又体现了教学中学生语言实践的重点。整个设计是文本内容的浓缩与概括,也凸显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5.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文章。文章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写小露珠的出现、消失以及滋润万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生生相息、和谐共存。通过小露珠与小动物、植物交朋友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小露珠的美以及它的“润物细无声”。]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默读、勾画)师:请起来说一说:小露珠什么时候出现?生1:夜幕降临时,小露珠就出现了。生2:它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夜幕降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锻铸使得美蕴籍其中 ,作为向小学生介绍、教授语言的科目 :语文 ,更是有着丰富美的内容的课程。从古代到当代 ,从中国到外国 ,从微观到宏观 ,从自然到社会 ,从生活到艺术 ,它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苏教版第六册中的《小露珠》从表面看只是一篇普通童话 ,而当你深入其中 ,探其深幽时 ,就会深刻感受到这篇童话充满美的因子 ,浓烈的审美价值蕴涵其中。一、浑然天成的自然美1 稳定的形式美夜幕渐渐降临 ,在万籁俱寂的氛围中 ,小露珠神秘地出现了。它不断地长大 ,到黎明的时候 ,已有黄豆粒那么大了。爱的…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走向审美,是解决当下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一剂良方。坚守语文教学审美,要从文本个性出发,挖掘美点,富有针对性地深入阅读。或含英咀华,嚼出表达精准之美;或由表及里,品出构思精巧之美;或沉漫文本,读出节奏韵式之美;或小中见大,咂出典雅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历来被看作是邪恶与愚蠢的小人。我认为,应给罗敷的陪衬人物———使君这一形象重新定位。第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陌上桑》主要是歌颂采桑女子罗敷的外表美与内在美。首先,从诗歌构思与创作的意图看,使君的形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该诗第一部分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罗敷的外表美,第二部分写使君追求罗敷与罗敷从容应对使君的问话,进一步烘托了罗敷的外表美,也表现了罗敷的聪明机智。第三部分写罗敷夸夫拒绝使君的追求,表现罗敷不仅机智,而且具有自尊自爱的美德。使君的出场,为全面深入地塑…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佳篇,以其优美的语言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地表现了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教师如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奏响审美旋律,便可深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一、让学生感受自然景物美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文章先从描写美丽的早晨开始,接着通过小草与露珠的对话讲述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结尾又回到对早晨美丽景色尤其是露珠的描写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设计理念: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更真实,为学生读文提供平台,为学生感悟提供思路,为学生拓展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乐读书、会读书、善思考、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