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10,(30):186-188
在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而网络的广泛介入改变了高校的教育环境,使师生关系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播时更倾向于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教师角色由灌输式教学的控制者走向协同式学习的指导者、教育者一受教育者关系趋向平等。这些新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使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出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交往主体,而教育资源则是中介化客体.纵现历史上的师生关系演变过程,传统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将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平等交往的位置上,而当前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倡导在本质上就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意识、健全的人格,能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主体间性应该成为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李璟 《安阳大学学报》2010,(5):71-72,82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分析教育哲学知识观对教学批判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分析教育哲学知识观中的分析性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在教育中希望形成的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健康成长的教学批判精神的教育原理。而教学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进行批判吸收的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批判精神能够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互动式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教育是一种实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也应该体现出参与主体的自由。人们普遍认为,灌输式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的主体认定为教育者,教育过程成为教育者塑造、教受教育者的过程。这种把教育者放到单一主体位置,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作为教的对象,置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从根本上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动、自身的能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者;学生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受教育者。教师要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总是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正确认识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尊重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在素质教育观念逐步得到全社会认可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尊重是对教育规律深入理解与定位下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基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深入解读。爱默森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由于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者从遵循教育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合理定位师生角色,理清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望、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当前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再创造,建立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基本人性、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尊互爱”。教育是一种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只有当学生尊重和爱戴自己的老师,而老师又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学生时,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才能从内心深处达到和谐统一,消除交往障碍,从而使教育成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才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不仅折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平等、少民主,已成为创新性人才成长的藩篱。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的今天,反思和批判我国传统师生关系,重新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切实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授业者与受业者的关系,上一辈与下一辈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浅议教育爱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受教育者的浓厚情感,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分析理解教育爱的关系内涵、来源、表达方式等,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作为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需求,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既需要教育者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更需要受教育者对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对创新能力进行大胆实践。创新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发展的成果,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1.对话教育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的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同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心灵的碰撞着眼于得到新的东西,在这种新的东西面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对话教育,是在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原理和主张。对话教育认为,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授受关…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在职教师培训是完善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如何让现阶段的教师培训更有效,让教师培训切实成为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沟通的桥梁,通过从课堂的评价——理论学习——反思教学——校本研修这四个环节入手,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在职教师培训是完善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如何让现阶段的教师培训更有效,让教师培训切实成为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沟通的桥梁,通过从课堂的评价——理论学习——反思教学——校本研修这四个环节入手,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心灵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思想支柱,而科学的、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又是做到思想或心灵和谐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撞击,如果要使这种撞击产生共振,那就要注入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与互相关怀。回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一种是“教育者高人一等”、“受教育者低人一头”的不平等的对话模式;一种是教育者视受教育者为朋友、伙伴的平等的对话模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多半具有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