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爱的奉献──记市级模范教师袁秀艳牛炳田“敬爱的袁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精心育蕾;您是吐丝的春蚕,无私奉献。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我们把孩子交给您一百个放心……”这是袁秀艳老师收到的第136封家长寄来的感谢信。袁秀艳老师是一名青年女教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价值功能──李昕答问问:可否谈谈您对教育艺术的理解?答:生活不是目的,生活得好才是目的。教育不是目的,教育得好才是目的。教育艺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艺术的目的,在于使受...  相似文献   

3.
陈世明 《江西教育》2004,(20):44-44
班上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您还记得上学期那件事吗?那时刚打下课铃,您正准备走出教室,小明(化名)小声地问了您一句话。您不但不回答他,还像他那样口齿不清地学了一句。当时.我真想跑到您面前对您说——老师,您不应该这样!但我的胆子太小了,我没那个勇气。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您不配当老师吗?小明他天生就是那样说话的。您作为他的老师.应该帮他克服缺陷。可您这是在害他,而不是在帮他……  相似文献   

4.
这不是一个追星的栏目,也不是一个猎奇的栏目,更不是一个崇拜名人的栏目。我们只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访问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把前沿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们。如果您需要我们采访哪方面的专家,欢迎您“点将”,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后的师生聚会,同学们由衷的话语令我激动不已,尤其是刘红伟同学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他恭恭敬敬地站在我面前,意味深长地说:“老师,亲爱的老师,您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老师,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我永远都忘不了您!”说完,他含着激动的泪水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6.
于德北是位父亲,和您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有他自己成方式──他把自已和孩子共同拥有的日了里的烦恼和快乐一篇篇写下来。这样做的益处如他文中所述;于自己的家庭这是一个亲情相融的过程;于其他家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对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来说,一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组成的大家庭的一员,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拿出来分享,这些经验和教训就有了价值;我们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也会少走些弯路;落笔成文的过程,也使我们多了一次反思自已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机会。 从今天开始,您也拿起笔吧,《少年儿童研究》愿意成为大家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7.
插柳不叫春知道──语文教学“德能同行·和谐发展”研讨尝试武威蚂蝗小学徐永盛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或品格)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或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师生聚会时,同学们由衷的话语令我十分感动,尤其是杨永生同学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他恭恭敬敬地站在我面前,满怀深情地说:“老师,您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说完,郑重地向我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主张"与人生共始终"的大教育观。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他看来,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整个寿命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正是真学课堂的具体体现。一、"乐学":以思启智,鼓励质疑,激发真学欲望陶行知先生在《问到底》中说:"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为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寻找快乐     
不论教育者怎样在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们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俄]乌申斯基  相似文献   

11.
教育漫谈     
如果有人认为教育只对于孩子或学生,那么我就说你是错误的.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于是班主任,甚至是校长对他谈话,这样的教育只能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而不是教育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棚菜一年两茬、间作、立体种植效益高山东省寿光市第一职业高中赵桂荣,张述先大棚蔬菜一年两茬、间作、立体种植,在全国最大的“蔬菜之乡”──寿光的蔬菜生产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省内外蔬菜发展很有推广参考价值。本文以我们的蔬菜种植管理为例说明。每棚面积:...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我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1999年第9期上的一篇题为《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差生”──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信》的文章。文章虽短,但老师们感受却很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得到不少启发。他们纷纷以“教育需要情感交流”、“以母爱的心珍爱学生”、“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给学生一张笑脸”、“人格魅力”、“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为题写出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差生’,自己不是也希望老师将爱心播洒给孩子,用耐心来教导孩子,使之成为一名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镜     
以学生为镜这个念头,起因于不久前在《德育报》上读到的一首小诗———《镜子》(广东、王福),小诗全文如下: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那是您情感失控/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那是您自尊自重/如果学生生活在恐惧中,那是您失去了宽容/如果学生生活在友谊中,那是您有一个美好的心胸/如果学生生活在敌视中,那是您待人不公/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那是您爱深情钟/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您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这面镜子中。读到这首小诗的时候,我心里很是为之一振,很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发生在15年前的一件事不禁再次…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促进学生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理应围绕学生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来展开。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它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特...  相似文献   

16.
胡献 《大学时代》2006,(6):135-135
我们在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些老师专业水平并不太强,在自己的专业同行中并不是骄骄者。但却特别受学生欢迎,而且他教的科目成绩也比同行中的强者还好;而有些老师则有着较强的专业水平,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编写教辅书方面颇有成就,但就是不太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这种老师的评价也比较平淡。毕业后学生更愿意和前一种类型的老师联系。为什么呢?那就是前者更懂得把握学生的心理,更愿意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现状,包括生活、情感、学习、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不是敌人。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信任老师。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的某种行为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周红 《班主任》2003,(12):14
阳光离不开雨露,鲜花舍不去绿叶。如果再让我作一次学生,我仍然渴望、依恋甘为春蚕、红烛、人梯和铺路石的您!水滴向往大海,土粒向往高山,您是我永远向往的榜样!因为您创造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对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表明: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其个性特点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优势,往往表现出好学上进、个性和谐、待人谦逊、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优良品质。当其行为过程的基本链条,即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一致时,他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从需要和动机出发,去追求目标的实现;如果需要和动机遇到障碍或干扰,目标不能达到时,也会表现出很强的心理自制和调节能力。反之,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遇事往往会表现出意志脆弱、羞涩胆怯、任性骄横、固执怪僻的个性特点。特别当他…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初中阶段,巩固于高中阶段。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将来会善待人生、善待社会。一个学生如果在初中阶段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他将来会对社会发泄、报复。”——希望真正热衷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耐心而认真地读完这一系列文章,但愿能给您一些启迪,这也是我们每位老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内容的强化点──读《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的体会郭秀苏霍姆林斯基是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宝贵的教育遗产是比较丰富、比较全面的。他的《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揭示了各种不同因素对形成学生精神面貌所起的作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