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出现一点"国进民退"的迹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进步.一些学者以"反垄断"、"反权贵资本主义"、"反贫富悬殊"为借口反对国有企业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如果公有制被否定,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就必然被否定,被瓦解,整个社会主义大厦也必然倾坍.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可是坚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根本否定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竭力鼓吹变公有制为私有制,肆无忌惮地诋毁社会主义公有制.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在同一社会中往往有两种以至两种以上经济成分并存,其社会经济制度则是由占统治地位或占主本为经济成分决定为.所谓占主体:一是指这种经济成分占主要部分;二是指它掌握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作用;三是指它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导向作用和对其它经济成分起制约与影响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主体,我国的现实情况正是这样,公有制经济所占为比重远远超过了其它经济成分.1998年全国固定资产原值中,全民所有制所占的比重为72%,城乡集体所有制占16%,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民占8%.1988年年末,在全社会劳动力总数中,全民所有制职工占18.4%,城乡集体所有制职工为19.3%,农民(从事农、林、牧、副、渔为农业劳  相似文献   

3.
试论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明确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必...  相似文献   

4.
一、所有制问题上“公”与“私”的对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结合?关于这个问题,十四大报告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其实质在于肯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非商品性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将"市场"和"商品"联系在一起;所以,一谈到劳务市场,有些同志便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也视为商品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具有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所有制并存"模式,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方针,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有制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坚持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国情的需要。现阶段,应从强化党对公有制企业的领导,改革企业经营方向,规范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秩序,在城市和乡村逐步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等方面入手,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总体效益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依托。因此必须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和谐发展的有效形式,着力构建和谐机制,尽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科学发展创造了根本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经济基础、政治保证和文化支撑;深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民主法制建设北京大学巩献田第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目的在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而不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民主和法制,绝不是我们需要的民主和法制。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发展“国有民办”高职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有民办"高职提出的宏观背景 1.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十五大报告对所有制内涵及主体地位的论述表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既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为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民办"高…  相似文献   

15.
一、两个坚定不移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实行公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实现的。在他们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一切私有制经济成分都消灭了。公有制是唯一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三大改造”以后,也曾经追求这种模式,试图并着手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这种脱离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条件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不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旧中…  相似文献   

16.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而传统公有制的本质规定性和实际内涵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法实行对接。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公有制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构建新的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对“私有化”。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这里所讲的以公有制为主  相似文献   

18.
道德规范是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顺序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就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看,撇开原始社会不论,其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为私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为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同为公有制,但二者的公有制存在区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存在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小公”或“大私”。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为“公”,一为“私”,这里的“私”是指利益的特殊性。由于公有制己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同一性,而利益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其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特点是兼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今后,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混合所有制将会占主体地位,单一的、基本的所有制将会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要大力扶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统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不断融合新的"利益共同体",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