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近出版的《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的编著出版加强了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这一薄弱环节、甚至填补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白。这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弘扬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提升教育思想境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所著《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深入研究其编撰思想对于我们学习中国编辑史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研究《庄子》不能不了解庄子其人和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庄子,名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5.
唐朝统治者大力倡导道教,建立道官、道职,《庄子》受到重视,被列入道家科目,设有博士。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学家、文论学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司马承祯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二者生活年代相隔千年,但庄子有"坐忘"说,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在历史上均产生深远影响,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及内在渊源关系,本文试图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庄周参与百家争鸣的著作。而《齐物论》恰为其思想总纲,《天下》则恰为其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诸子百家所持的态度和对自家(道家)的审视与剖析。  相似文献   

8.
_庄子浅注_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书系我院中文系曹础基著,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春即将出版,约四十万字.《庄子》是我国先秦重要典籍,不仅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生动的寓言故事,而且语辞章法新奇瑰丽、仪态万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古来评注《庄子》的专书数以百计,建国以来亦出版了部分篇章的新注,但对《庄子》的解释、评价还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9.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战国至魏晋的道教理论和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内篇》的本体论思想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分析了“玄”作为宇宙本体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玄”、“道”、“一”三个概念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关系,论述了葛洪本体论思想对老子、文子、关尹子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以及早期道教中的本体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又说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代表作品为《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文章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他的文字汪洋恣肆,描述形象  相似文献   

11.
《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尽管生活时代、社会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庄子、韩非的寓言在情感内容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既饱含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郁结,又有启人深思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蒋一杰  林琳 《现代英语》2023,(22):124-126
《庄子》是我国道家传统文化及哲学的最重要典籍之一,《庄子》英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郭象注〈庄子〉新译》是最新的《庄子》译本,具有独特的哲学表意与翻译特点。译本副文本形式丰富,种类众多,具有多种功能,对译本构成与阅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副文本理论对译本中存在的副文本进行分类,归纳主要功能并进行例证分析,探讨副文本对译本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朱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先秦道家的著名人物。、他虽然“主无辩”,但自己却辩论不体,是一个著名的大辩者。《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计《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全由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则搀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自汉以来的敦煌,既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字并存的丝路贸易地区,同时,又是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的多元宗教信仰的边睡。在敦煌文献里,道家文献类,竟达400余件之多。其中除有《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以及其他的许多经典外,还有俗讲、诗词、题记、斋醮文、医方、符咒等类①。这些丰富的道家文献,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道观和道士与弟子的名字,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敦煌道教发生、发展与盛衰的重要研究史料。拙作《敦煌道教与斋醮诸考》虽属全面论述敦煌道教的专文①,但是,文学部分仍然无法一一述及,而海内外学人也…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两本书的讨论较为热烈,文章很多,现仅据所见,撮述如下:一、《老子》研究对《老子》一书及其述作者老子的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  相似文献   

16.
试图从朱熹自己的说法出发,对朱熹所认为的道教所指,道教人物关系,以及他对宋代道教的评价等问题做一简单梳理。我们认为,朱熹所指的道教包括道家,同时涉及方士方术、黄老道以及后来的张陵五斗米道等,他们分属道教的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老、庄、列、杨等先秦人物都被朱熹明确纳入道教体系,在时间上以老、杨、列、庄为序,并对老、庄思想进行了明确区分。对庄子师承问题,朱熹有保留地继承了韩愈的说法,比较含蓄地认为庄子出自儒家。对道教前期,也就是目前学界常说的先秦道家,朱熹评价颇高,但对宋代道教状况的评价却颇不乐观,持同情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庄子     
【作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概览】《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  相似文献   

19.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馮友蘭先生著《中国哲学史新編》(下简称《新编》)第一册(先秦部分)最近出版了。我們讀过本書之后,觉得比过去馮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有显著的不同,对我們有很多启发。本书在思想上是比較一貫的,因此对馮先生所提出的哲学发展的线索有深刻的印象。在馮先生看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互轉化構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馮先生抓住了先秦哲学思想中两大派别——儒家和道家。認为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儒家哲学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轉化;从老子到庄子,道家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