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各种思潮、流派层出不穷,在教与学、师与生、讲与练、内容与形式、言语与情意乃至工具与人文等方面,孰轻孰重,莫衷一是,令我们语文老师难以准确把握,以至于无所适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适度之美与协调之美。在语文课堂上,坚持适度原则与协调原则,就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不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语文教学文本是重要的美育资源,数百篇课文,包罗万象,涉及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而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所以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也是中师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多年来左的积弊,在鲁迅小说的解读上存在着极大的误区:那就是过分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导致的本文意义解读结果的一元论,这给中师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由于近年来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思潮(如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对中师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不少语文教师不加扬弃地引入教学,一种无限衍义的反向极端在教学中呈萌芽态势渐渐弥散开来。本文从文学接受理论出发,提出对鲁迅小学本文意义的解读应持有多元的开放意识;同时,又以"文本互涉"理论为观照,反对本文意义解读中无限衍义的极端观点。  相似文献   

4.
韩延怀 《考试周刊》2010,(46):28-28
语文教学中充满文字的美,更洋溢着图画的美、音乐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搬上讲台,就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课外拓展与文本学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电教媒体运用与语文实践等等,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地存在于语文教学的统一体中。教学中需要教师辩证地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历经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问题严重,一言以蔽之,是人文精神的流失。语文教学将最具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僵化的应试教育,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极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  相似文献   

7.
语文本身就富有很强的伸展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形象美,体味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趣美、语言美、思想美。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将美育教育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情操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课文都闪烁着美的璀璨光辉,触角伸向了美的方方面面,走进语文就  相似文献   

8.
赵珊珊 《四川教育》2022,(Z2):44-46
语文之美,美在丰富的景语、悠远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于亘古不变的情感中感悟人生,于静默清静的文字中洗涤心灵,于教学相长的智慧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地丰富语文内涵;也可以珠联璧合、锦上添花地拓展教学形式;还可以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地追求语文艺术,与学生一起共享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覃亮生 《天津教育》2003,(10):32-33
时下,各种版本的新编语文课本的使用相对的开放和弹性,无疑给教师开发、利用教科书留下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后,一些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放弃了课本的基础地位,过滥地补充了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有的还刻意在教学中开展了一些不太有实际意义的语文活动;有的甚至进行了一些非语文活动。这显然有违课改精神。如何在现行教科书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学科,症结在于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参加各类语文训练,教师很少引导他们用心感悟语文之美。而要领略语文之美,就要借助于语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之美,从而愿学、乐学,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其乐融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素养为目标,革除极端工具主义的弊端,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反对“满堂灌”的僵化模式,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和体验性。这些改革无疑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在这种新理念的冲击下,许多教师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较多地重视了“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是多姿多彩的,强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韵之美,"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境之美,"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的文气之美。体育教学中讲求标准的示范美、协调的动作美、惊鸿的肢体美,而往往忽视了语言之美。鬼谷子曾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是情感交融的桥梁,如果说语文教学中的语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罩感受真、普、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直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山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要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应创设自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自主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9.
作文,这是公认的语文教学难点,甚至有人说,如果语文教学能够解决学生习作的难题,那么语文也就解决了自身最重要的难题。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是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作文教学之难,作文教学之重要性。是啊,在观察力和视野方面,小学生相对狭窄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美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大的层面。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种美就是进行美感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形象之美,领悟汉语语言的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以陶冶,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