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外两个方向上形成的教师期望谓之自发期望和诱发期望。有人在香港地区做过关于诱发期望的调查研究,又对广州地区的高校教师进行类似调查研究,以期与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除了个别项目,两地教师尽管背景不同,然而对虚拟学生所形成的期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赵苁蓉 《陕西教育》2009,(5):126-126,89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和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严峻就业形势,该专业本科生和大专生的就业期望会有不同.本研究选择徐州地区学前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不同学历水平学生的就业期望比较研究,揭示目前在校生的就业期望现状.  相似文献   

3.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行政首长,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上级、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并且力求与自我角色期望保持一致,尽职尽责,不负众望,出色完成校长的角色任务,担负起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人才的重任。他人的研究表明:教师期望校长具有高度事业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师生活,办事公道,知人善任;教育行政干部期望校长以身作则,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能按教育规律办事,有组织才能,知人善用。那么中学生对校长的角色期望又是怎样呢?这是本调查力求所要回答的问题。调查研究中学生对校长的角色期望至  相似文献   

4.
<正> 教师对学生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是由期望的形成、期望的传递和期望的收效三个环节组成的一个锁链。这种论断已得到许多研究结果的证明。期望的形成是开始的一个环节,期望形成与否、内容如何、准确性和稳定性如何。对后继的两个环节影响重大,因此成为教师期望效应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在美、英两国关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中,期望产生的基本类型不外两种。一种是人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期望与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的期望与当前继续教育的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期望也存在差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教师期望现象进行过大量研究.综合梳理教师期望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能进一步强化教师期望理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缓解其负面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 :探讨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自我期望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1200名中学生,采用教师期望知觉量表、自我期望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对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期望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此外,也可以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期望来提高其学习投入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职学习阶段是中职生职业意识快速形成阶段。而职业期望是职业意识的核心所在和人生价值观的反映。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是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中职生职业期望的特点、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引导对策是开展职业指导的依据。为此,我们对职校应届生、往届生以及教师、家长对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职业期望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教师期望:概念、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皮格马利翁效应问世以来,国外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教师期望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教师期望模型、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以及国外教师期望研究对我国同类研究的启示做一些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专生职业期望特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中专生的职业期望,对于帮助中专生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中专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职业期望问卷进行调查,并辅之以结构访谈,对659名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一系列对中专生就业指导工作很有帮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哈尔滨市五所高校的300名研究生进行随机施测,探讨研究生职业期望的现状,并简要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以此来引导研究生群体树立恰当的职业期望,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归纳出嘉兴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期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内外因素的分析,提出完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建设、加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促进农村教育文化环境建设等建议,以满足农村教师的职业流动期望。  相似文献   

13.
教师期望知觉即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期望,它不同于教师期望,在教师期望效应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从影响研究和差异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教师期望知觉研究对初中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师期望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始于1968年并持续至今。教师期望与特殊儿童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已成为共识。通过梳理国外已有关于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尽管教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持不同期望,但期望值普遍偏低,对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探讨尚不丰富。为此,后续的研究领域为:深入探讨教师期望、教学行为与特殊儿童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对特殊儿童期望的因素,尝试探索帮助教师构建对特殊儿童的合理期望的有效策略,开拓本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师期望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始于1968年并持续至今。教师期望与特殊儿童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已成为共识。通过梳理国外已有关于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尽管教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持不同期望,但期望值普遍偏低,对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探讨尚不丰富。为此,后续的研究领域为:深入探讨教师期望、教学行为与特殊儿童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对特殊儿童期望的因素,尝试探索帮助教师构建对特殊儿童的合理期望的有效策略,开拓本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学教师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99名中学教师,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男性化,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双性化。教师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快乐的、有幽默感的、自立的、有创造力的、喜欢运动的、善交际的、精干的、胆大的、心宽的、不屈不挠的、主动的、奔放的、侠义心肠的、豪放的、外向的、直性子的;教师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善良的、爱整洁的、洁身自好的、文雅的、和气的、纯真的、含蓄的、心细的、守本分的、安分的、温柔的、柔情的、温顺的、文静的、贤淑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学生都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如果教师能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种期望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这是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这种做法,权且称为“期望教育”。教师的期望,是通过各种途径诱发出来的,对各种期望的形成和特点,做出分析和研究,是“使期望教育”行之有效的第一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将期望教育”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供同行参考。“期望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应该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威信实质是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学技艺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专业课教师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容易形成威信,学生佩服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做一个又一个实验;本来有故障的电路一经教师检修灯泡就亮起来;教师像技术工人一样,对电视机、DVD、MP3、手机等电器的调试和维修能力,让学生非常崇拜;教师对当今的尖端科技诸如运载火箭、激光、超导、无线电通讯等如数家珍……这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电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以及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声乐专业大学生对声乐教师的心理期望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富有趣味;教师知识面广,声乐歌唱技能全面。本文供广大声乐教师参考,以便不断完善自己,改进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对声乐教师的心理期望。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过程中,家长期望与教师专业能力实际情况的不同是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之一。通过对A市135名幼儿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期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长对教师专业能力期望存在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幼儿家长更注重与幼儿直接相关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忽视教师与家长交往的能力;但由于幼儿家长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年龄和学历的局限、缺乏家园共育理念等原因,导致出现部分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期望。文章建议:幼儿教师广泛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关注幼儿家长的合理期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一味迎合家长;践行家园共育理念,指导家长配合教师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教师信任、喜欢、重视某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正面期望,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厌恶、失望、轻视等情绪,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负面期望而极容易造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后果。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于1968年进行的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证明了教师期望、期待、热情关注等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效应”。这种研究结果不能不给人以这样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