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学研究的书斋化、诗歌创作庸俗化的今天,作者以“诗性文化”为关键词解读中国历史文化,让我们借此机会重温了中国诗性文化的精神之旅,接触人类原初的情感震撼,寻找民族生命的源头、大地深层的泉水。  相似文献   

2.
自陈康时代开始,柏拉图的研究可谓“曲高和寡”,纵有论者,也往往只是笼统地对《理想国》一书进行整体的观照,尚无专题性研究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一书有其独特价值。作者将柏拉图的诗学定位为一种带有“政治工具论”色彩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3.
黄震云教授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从中国诗学原典《诗经》、“楚辞”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切入历代诗歌的代表文体与作品,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与现代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精神与本质特征,观点新颖,文笔俊逸,有新意。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近日连续发表评论家孙郁的专稿——《’93中国文坛一瞥》,作者在评述近几年走俏的“文化散文”时,谈到“以《读书》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园地,可以说是扭转当代文风的大本营。空洞的、教条的八股文最早在这里销声匿迹。看《读书》是难得的享受,在《读书》影响和启示下,一大批文化散文期刊在去年纷纷创刊。”评论作者还赞扬《读书》等刊物的编辑和作者们,“以颇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而著称于世。”使读者会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诗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其学术渊源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两学东渐之后的新国学之一。刘怀荣先生的新著《中国诗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把“重新认识传统和阐释传统的理论术语”作为研究重点,“同时也直面两方乃至其他民族的文论”,不拒绝借鉴“外来思路”。这种以“综合创新”的态度对中国诗学的研究,体现了对近代  相似文献   

6.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份,《深圳晚报》创办了一块新版面——“文化评坛”,领导安排我负责编辑工作。所谓“文化评坛”,即立足“文化”,着眼“新闻性”,抓住文化事件、文化观点、文化现象、文化话题、文化人物,等等,以“评”为主要手段,加以分析、述说、透视、访谈……目的只有一个——办出一定深度和可读性,力求赢得一定知名度。《文化评坛》每周有四期,也就是说,每天需要一块具有新闻性、有名家或名作者操刀、有一定理论深度,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文化专题”。这对我是一项挑战,不管从编辑思路、编辑眼光、编辑  相似文献   

8.
读梅尔清的《清初扬州文化》与高彦颐的《闺塾师——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文化》两著,一则以赞叹,一则以惋惜。两著无疑都是成功的,高著具有宏大的理论设想,试图修正五四妇女观,梅著则秉具海外汉学家一贯的新颖视角,两著都尤以对中国传统社会与诗性文化之间复杂的相辅关联见长。比如在《清初扬州文化》中,梅尔清挑选出红桥、文选  相似文献   

9.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诗学之间的因缘也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近些年来,论及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为数不少,然而,张晶先生的新作《禅与唐宋诗学》,却为  相似文献   

10.
王志清的《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以下简称《德本诗学》)是一部对中国诗学溯源探本,为诗立则的锐意创新之作,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高度结合。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作品丰赡。随着诗作的发展与提高,也  相似文献   

11.
开拓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评《中国诗学通论》朱欣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的诗学研究,几乎和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尚书》里,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此后,关于诗的论述十分繁富,大多散见于历代经、史...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第6期刊登了《萨哈夫与阿Q之异同》,把萨哈夫与阿Q作了一番比较,见“异”见“同”,颇具识力。看来作为小说人物的阿Q,其典型意义已走出国门了。作者把“相同”的文章做在“精神胜利法”上,并指出阿Q主要在于“自欺”,萨哈夫主要在于“欺人”,应该说是很站得住的立论。可惜作者在阐述“不同”之处时,把二者“精神胜利”之基点忽略了,致使读者(譬如在下)产生了浅尝辄止的感觉。问题的基点在于“事实”二字。不管阿Q如何“自欺”,但他并不否认事实,譬如《阿Q正传》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两句话: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所谓“…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比较诗学(文艺理论)的文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刘介民的《中国比较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在文学观念转变的历史洪流中,提出重建中国比较文学,并假设了一个理论体系,在中西诗学对话中发现他们深层的诗学内涵。正如曹顺庆教授指出的:“总观全书,体系周密,框架宏大,中间却又多有细致入微的诗学对话分析,确实是一部关于比较诗学的难得之作。”(序7页)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中国经济周刊》所登出的“感言2003:中国2003十大经济失意人物”评论中,杨澜的名字赫然在目。这位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与她身后的“阳光文化”终于从当年万人仰视的神坛回到了人间。连续三个财年的亏损,已经让“阳光文化”的理想旗帜渐渐褪去了颜色,而寄托着杨澜“感  相似文献   

15.
周杰伦的《龙拳》因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被再度炒得沸沸扬扬,在百事公司推出的这个产品宣传广告“龙拳篇”的MTV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功夫、武馆、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但整个MTV的拍摄手法和周杰伦的打扮又极具日本漫画风格。在这里,“龙”和“拳”都被现代都市流行文化加以包装改造、重新演绎了。在这里,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社科类图书有: 人民出版社:“大哲学家研究系列”:《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商务印书馆《闵采尔传》,[德]福格勒;《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德]尼采;《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三联书店“中华文库”:《天人合一:观念与华夏文化传统》。“法兰西文化丛书”:《梦想的诗学》,[法]巴什拉著,《看、听、读》,[法]列维-斯特劳斯;《自由交流》,[法]布尔迪厄。《吴宓日记》第一册:1910-192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二十世纪的香港》。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腾飞的一百  相似文献   

17.
金倩 《大观周刊》2011,(33):17-18
《京华烟云》是一部借助英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巨著。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京剧腔调中老北京式的“大碗茶”、“四合院”搬到了西方的各个角落,并为其融入了西方钢琴曲中的“咖啡厅”与“哥特式建筑”,以此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哲学甚至是人性。所以,在写作时,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做了翻译所必须的转换,而在将其重新译为汉语时对这些转换要做相应的还原。本文通过张振玉的汉译本并结合白靖宇的《文化与翻译》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还原”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中国二重《二重集团报》社从事多年的编辑、记者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感企业报的作者同样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同样能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亮相”,亦即同样能“有所为”。不是么?笔者写此小文时,手边就有二重作者黎谷在今年5月29日的《人民日报》社发表的《“憨犟”专家》文章。黎谷先生不过一普通职工。近年来二重有一大批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作者,靠着勤奋的写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中国机电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四川工人日报上等发表作品,而且产生广泛的影响,为企业形象建设和品牌战略的实…  相似文献   

19.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办法》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精神,特制定本办法。一、推荐范围1.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