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 ,美苏冷战继续进行。为了遏制苏联并包围中国 ,196 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扩大了在越南的干涉 ,把肯尼迪在越南推行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在中苏等国的援助下 ,越南人民最终挫败了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相比 ,以局部战争为主体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带有更为明显的冷战色彩。  相似文献   

3.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 ,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 ,每个阶段都穿插着中美中苏关系。第一阶段 (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 6 0年代初期 ) ,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美国敌视中国 ,遏制中国 ;苏联一方面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 ,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 ,一方面企图控制中国 ,造成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2 0世纪 6 0年代初 ,中苏之间原有的合作荡然无存。由于这一时期美苏关系出现“缓和”态势 ,因而中美、中苏关系都落入低谷。第二阶段 (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是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的同…  相似文献   

4.
以宽广、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教学与研究》2003,(11):39-44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以苏联为榜样、以中国为典范和以各国的独立探索为依据这样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的纵向发展可归纳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国独立探索的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社会主义于 2 0世纪首先在十几个不发达国家胜利符合并且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深层原因是违背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推行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先“左”后右或一“左”到底的错误路线 ;当今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要努力探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实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赶超美国 ?有人乐观地说是 2 0 2 5年 ,有人谨慎地说是本世纪中叶 ,有人保守地说至少尚需一百年……众说纷坛 ,孰是孰非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有两个重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们常讲的中国经济赶超美国 ,主要还是从经济总量的角度谈的 ,而非从人均占有量角度说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经济实力赶上美国需要多久” ,其实是指中国的经济总量 (国际上通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用GDP表示 )赶超美国需要多少年。据世界银行统计 ,2 0 0 0年 ,美国的GDP为914 43 0 35亿美元 ,是世界第…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战争结束时,四分之一以上的财富化为乌有,40%的城市建筑变成瓦砾,大批工人失业,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缺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但是日本经过十年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到1955年主要经济指标都已超过了战前水平。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从一个后进的工业国发展为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去世后,从五十年代下半期起到六十年代中期,尤其是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科学技术获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这种情况有别于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并且成为七、八十年代苏联科技发展的新起点。和政治上的发展相同步,这是一个充满色彩和光辉的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发端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掀起了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南斯拉夫首先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接着苏联、波兰、匈牙利相继跟进。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始于苏联柯西金推行的新经济体制,至1968  相似文献   

9.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苏联在这方面有六十多年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一、苏联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与师资队伍的发展和现状苏联的普及义务教育是分阶段逐步完成的。苏联从建国后就在极其艰难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普及教育,从1930年起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小学四年);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相当于初中),原定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李立三在 2 0世纪 30年代初代表全党充当苏联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除“立三路线”外 ,还有一条正确路线之说完全是后人杜撰 ;30 - 4 0年代居留苏联 15年的工作与生活沉浮不定 ,4 0年代中期回国热心报效祖国却被污“里通外国”。隐性、显性和虚假的“苏联背景” ,给李立三的政治生涯加上了厚重的阴影和悲剧色彩 ,一旦造神运动兴起 ,李立三即难逃厄运或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2.
1973年 7月 3日 ,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共 35个国家的外长聚会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举行了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 (简称欧安会 ) ,这标志着 2 0世纪 6 0、 70年代苏联与美国的“缓和”外交发展到了顶峰。面对二战后的冷战格局 ,早在 5 0年代中叶苏联东欧国家便开始提议召开欧安会 ,之所以被延开了近 2 0年 ,主要受当时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影响。因此 ,探讨和分析欧安会召开的曲折过程和会议的影响 ,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 6 0、 70年代美国与苏联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最早提出召开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建…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外交史上,世界各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出台各自的外交政策。英国通过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以确保其欧洲的霸主地位。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其经济实力的膨胀实行光荣摹立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二战后,美国为确立全球霸权,以其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行冷战政策。许多二战后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希望和平中立,为此不结盟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14.
凯洛夫与赞科夫都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熟悉的苏联教育家.以前我们所了解的,应当说是50年代中期以后的赞科夫与50年代中期以前的凯洛夫.赞科夫对苏联教学论的最大贡献是把心理实验方法直接引入教育研究领域,重新估计和全面认识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高水平的一般发展促进知识的掌握,填补了凯洛夫教育学的一大空白.50年代中期以,凯洛夫的观点有了很大变化.本文论述了赞科夫对教学论所做的贡献,也实事求是地介绍了50年代中期以后的凯洛夫.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它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究其客观原因,,一是在美国日本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日本社会的封建因素几乎被一扫而光”。二是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如取消对日本的一赔偿要求,在侵期、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发出了大量的军事订货等,这些一方面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基本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主观上讲,由于日本政府实行了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并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条件,加之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精心培养人才,注重维持稳定的劳资关系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为我们今天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的对外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正是在这个苏联称霸世界野心高度膨胀的时期,苏联耗尽了国家全部发展潜力.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争霸全球的竞赛中,显露出种种不可避免的败北迹象。文章开刨了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背景出发.分析其扩张性对外政策的成因,进而看它对苏联国内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型截击机凭借高超音速飞行性能震动西方。美国对苏常规军力的夸张研判,助推着同期美苏"缓和"的构建。1976年9月,苏军中尉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通过拆解、研究这架米格-25,美国认为西方高估了苏联军事航空工业的实力,开始重估苏联的真实技术实力及国家发展模式效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攻美守"的被动态势下,美国鹰派就此增强了制苏战略信心,对苏强硬派决意抛弃"缓和"而重归对苏施压,这开启了摧垮苏联的"新冷战"的决策逻辑与战略演绎。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科技产业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云尔 《江苏高教》2000,(4):113-115
一、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发期。这一阶段处于 5 0年代中期至 6 0年代中期。当时 ,在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 ,高等院校普遍创办了校办工厂或实验农场 ,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到校办工厂或实验农场从事教育实习和生产劳动。这些校办工厂和实验农场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基地。第二阶段是停滞期。这一阶段处于“文革”时期。在“文革”中高等院校受到巨大的冲击 ,教学、科研的基本格局被彻底打乱。许多高校的校办工厂和农场被迫停办。还有…  相似文献   

19.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0.
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世纪上半叶语文学科高中作文教学发展轨迹,大体可以作出这样的划分:1.以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为标志的开端期;2.以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颁布为标志的初建期;3.以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为标志的确立期;4.以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为标志的发展期。纵览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的作文教学变革轨迹,大体可以做出这样的划分: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新建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作文教学的挫折与恢复期;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作文教学的发展与成型期;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与转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