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面介绍两种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方法简便而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第一种,定复杂分子系数为1的方法.例1.Al+Fe_3O_4——Al_2O_3+Fe步骤:1.抓主要矛盾,确定复杂分子式Fe_3O_4(Al_2O_3亦可)前面系数为1;2.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进行配平.配平的顺序写在分子式下面:3.分子式前面不分数,各为能分子式的系数分别×3,使系数都成整数.  相似文献   

2.
一、金属氧化物(如Fe_2O_3等)被H_2(或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是:先在H_2(或CO)前配上与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个数相同的系数,然后再配其他分子的系数。 例如:Fe_2O_3 3CO高温2Fe 3CO_2↑ 二、碳氢化合物(如CH_4)与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是:碳氢化合物中氢的原子个数能被4整除时,碳氢化合物的系数配1,不能被4整除时配2,然后再配其他分子的系数。  相似文献   

3.
配平化学方程式一般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于某些反应,应用上述方法将会产生一些困难。如下列反应: C_2H_2+O_2——CO_2+H_2O (1) KM_nO_4+HCl——KCl+M_nCl_2+H_2O+Cl_2 (2) 遇此,我向学生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用分数系数作为中间过渡阶段,遂可迅速准确地配平。此法的主要步骤是: (1)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最复杂的物质(含元素最多或含原子个数最多的)作为配平的起点,最简单的物质作为配平的终点。 (2)按照上述次序,配平第一种元素时应用整数系数,以后的元素配平时在不更改前面已经配平的元素的前提下,可以用整数的用整数,不能用整数的则用分数系数。 (3)所有元素都配平后,在方程式两边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而迅速地配平有机反应方程式,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曾试用下文介绍的两种方法:进行有机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通过实例将配平过程介绍如下:一、分子式法:【例1】配平 CH_3CH_3+O_2→CO_2+H_2O解:1.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改成分子式C_2H_6+O_2→CO_2+H_2O  相似文献   

5.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试题有很多,研究其题型,探讨其解法,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谈谈自己的体会。1 完成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目的要求将化学方程式完成.现举几例如下。 例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系数): □CO □Fe_2O_3=□Fe □CO_2↑ 解析:一般来讲,在具体配平时,都是选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方法,该题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Fe_2O_3=2Fe 3CO_2↑ 例2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系数):  相似文献   

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即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法对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都适用。且学生易于掌握。现列举三例介绍配平步骤: 〔例一〕配平CO Fe_2O_3——Fe CO_2 1.先设上述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依次为a、b、c、d。则: aCO bFe_2O_3——cFe dCO_2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相等得: aC=dC a=d aO 3bO=2dO a 3b=2d 2bFe=cFe 2b=Cb、c、d都用a的代数式表示,则: d=a;b=a/3;c=2a/3; 3.用上述待定系数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得:  相似文献   

7.
《教学月刊》1986年第2期,介绍下列反应方程式的快速配平法:1、NH_4HSO_3(?)(NH_4)_2SO_4+H_2SO_4+H_2O+S2、NH_4ClO_4(?)H_2O+Cl_2+O_2+N_23、HClO_3(?)HClO_4+H_2O+Cl_2+O_2并且还举出另外三个反应式也适用同样的方法来配平。配平的方法基本上是代数法。通过未知数的求解而确定系数。产物的种类越多,未知数也就越多。象这些反应,还可以不用代数法,而用普通的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稍加以改变的“拆开与组合法”进行配平。更为简便。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XRD、TPR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考察了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阈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0℃和空速为2500h~(-1)下,NiO载量为14.0%NiO/γ—Al_2O_3(相当于0.163gNiO/gγ—Al_2O_3或0.077gNiO/100m~2γ7—Al_2O_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NiO在γ—Al_2O_3表面上分散阀值为0.238gNiO/gγ—Al_2O_3(相当于0.112gNiO/100m~2γ—Al_2O_3),能明显体现负载型Ni催化剂在重整反应中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9.
有机物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烧反应的方程式配平是相当重要的。过去,常用的配平方法如下: 1.烷烃的燃烧 C_nH_(2n+2)+(3n+1)/2O_2=nCO_2+(n+1)H_2O 2.烯烃的燃烧 C_nH_2n+3n/2O_2=nCO_2+nH_2O  相似文献   

10.
有些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很难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例如,上海市有一道化学高考题,要求配平:C_3H_5N_3O_9—N_2+CO_2+O_2+H_2O,因硝化甘油(C_3H_5N_3O_9)中的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所以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就难于下手。如果用“一改、二拆、三扩大”的配平方法,就不难解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氟化铝法除去铝矾土中的SiO_2、TiO_2、Fe_2O_3等杂质以制得含量为97%的α—Al_2O_3产品.并确定了最佳的除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若干实验事实回顾初中化学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观察反应所发生的现象。Fe_2O_3 6HCl=2FeCl_3 3H_2OFe_2O_3 3H_2SO_4=Fe_2(SO_4)_3 3H_2O高中化学讲元素周期律和 Al_2O_3性质时,曾讲过  相似文献   

13.
一、在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例1: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CuSO4+HZO一Cu+H3PO4+HZSO‘ (2)P+CuSO‘十HZO一CuoP+H3PO4+HZSO‘ 分析:对于方程式(1),由于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较简单,配平也较容易。但方程式(2)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较复杂,配平也较难。但解题时如若能发现,(2)式实际上是与(3)3cu+P一cu3P合并的结果,则(2)的配平就容易多了。只需将(l)x3再加上(3)xs,即可得如下配平方程式: 1 IP+15CuSO4+24H20一SCu3P一卜6H3PO‘+ 15HZSO‘ 再如:NaZS二+NaCIO+NaOH一NaZSO4+Nacl+H20的配平,由于对…  相似文献   

14.
一、转换法在某些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当某种元素的表观化合价(氧化数)为分数时,仍按常规方法配平难度很大,此时可将化合物的分子式进行变形转换,使之成为熟悉的形式,再进行配平。[例1]配平 Na_2S_x+NaClO+NaOH—Na_2SO_4+NaCl+H_2O。分析:Na_2S_x中 S 的表观化合价为-2/x 价,这种价态学生不能接受,也不便于配平。根据上述物质组成的特点,可将 Na_2S_x 变形为 Na_2S·S_(x-1),在 Na_2S 和 S_(x-1)中 S 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0价,电子转移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例:(2009年福建卷)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_2O_3,含SiO_2、Fe_2O_3、MgO等杂  相似文献   

16.
例题:己知Fe_2O_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Fe_2O_3+CO=2FeO+CO_2,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合物(Fe_2O_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  相似文献   

17.
正"铁"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有以下三种:FeO(氧化亚铁)、Fe_2O_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Fe_3O_4(四氧化三铁)。有关铁的氧化物计算题常常以多种形式出现在中考试题中,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求相对分子质量例1求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析四氧化三铁(Fe_3O_4)的相对分子质量=56×3+16×4=232。  相似文献   

18.
原题:蛇纹石矿可看作由 MgO,Fe_2O_3,Al_2O_3,SiO_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后,溶液中除了 Mg~(2+)外,还含有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式来反映客观的化学反应的简单记述,它必须是如实的.然而,学生经常出现以下错误:1.不配平化学方程式:H_2+O_2(?)H_2O;2.为了配平而随意改动其中的分子式:H_2+O_2(?)H_2O_2;3.不注明反应条件: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只写了2H_2 + O_2=2H_2O.我们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上述三种错误不是简单的计算错误.因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就是在“量”的方面没有如实反映客观的化学反应,就是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2.为了配平而随意改动其中的分子式,是在“质”的方面没有如实反映客观的运动变化.上述的错例中,把生成的水歪曲成“双氧水”,量的改变导至了质变,违反了实验事实.3.不写反应条件就是忽略了外因的作用,这同样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许可的.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原因却应从教的方面去检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能注意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学思维设未知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例1 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高温Fe2O3+SO2 步骤:①找出组成最复杂(组成元素最多、原子个数最多)的化学式。FeS2+O2高温Fe2O3+SO2 ②以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作为起点,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