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均以"杀父娶母"这一伦理禁忌作为叙事的基点,但是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主题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预言承受者的形象、作家对预言实现过程的处理手段,以及作品设置伦理预言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相同禁忌下作家所表达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2.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均以“杀父娶母”这一伦理禁忌作为叙事的基点,但是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主题设置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预言承受者的形象、作家对预言实现过程的处理手段,以及作品设置伦理预言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相同禁忌下作家所表达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3.
杨茗 《林区教学》2008,(4):38-40
写于1932年9月的《秋天》收录在何其芳的诗集《预言》中。以往学界的研究一直将《秋天》视为《预言》中的个例来研究其独特性。文章试图从诗歌表现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并阐述《秋天》与《预言》的一致性:《秋天》就是诗人为自己编织的那个幻美的"美丽的安静而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4.
从《红楼梦》和《百年孤独》看文学预言现象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经典作品普遍存在着预言现象。本文以中西文学经典之作《红楼梦》和《百年孤独》为案例 ,运用共同性比较手法 ,研究文学预言造成的结构机制、文化艺术原因 ,从而揭示经典之作中文学预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5.
《白鲸》是一部场面宏大、内容繁杂的恢宏巨著。《白鲸》中的任务大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白鲸》中的预言可以作为深刻理解这部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梅普尔神甫的布道揭示了亚哈作为一个"伪基督教徒"的任性妄为;疯癫水手以利亚的喃喃自语预言了"裴廓德号"的悲剧命运;次要但又非常重要的人物费达拉的预言是一条推进小说情节的隐含线索,他是上帝派来的维护上帝权威,惩罚亚哈船长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6.
《预言》和《夜歌》是何其芳早期的两部代表作,其风格存在巨大差异.《预言》以低回婉转的诗风体现了诗人柔弱的抒情个性,《夜歌》却凭借诗人思想境界的变化呈现出豪放有力的一面.探讨两部诗集体现的诗风的各自成因及其演变历程是本力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面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方术,从古至今都有其独立的生存空间。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多篇文章记载了"相面术"的相关内容,主要有以相面预言未来、以相面取人、以相面婚配、以相面娱乐等。在《史记》中对"相面"活动的记载不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且对《史记》文本的写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映射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启发着后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典籍,其中载录的众多预言在揭示事件因果关系中从叙述构建与言语刻画两方面表现了较强的文学意义。《国语》各篇章自成体系的体裁特征决定了预言在《国语》叙事中的特殊性:从整体而言,其类型特征增强了表达效果;从形式而言,其叙事简略凸显了编纂目的。《国语》预言言辞瑰丽多彩,不仅刻画了两方人物性格体貌,而且为增强其说服性,其言论采用了多种构思。  相似文献   

9.
历来的研究者们都把《预言》作为何其芳前期创作的代表作,而把《夜歌》视为中期的代表作。确实如此,《预言》和《夜歌》奠定了何其芳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从《预言》到《夜歌》无疑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那么,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与其说是一向为研究者们较多注意的《还乡杂记》,不如说是《画梦录》更为恰切。从何其芳的创作发展史来看,从多方面的意义上讲,《画梦录》中不少篇什与《预言》中的若干诗作差不多同时,在思想与艺术上颇多息息相通处。而且它又是通向延安,通向《夜歌》的阶石。  相似文献   

10.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1.
论《百年孤独》和《红楼梦》中预言现像的差异性万直纯,冯敬学预言的产生是人类特殊文化心态所致,文学中的预言现像具有文学的本体论意义。但具体时代和国度的预言又深印着各自时代和区域文化的特殊印记。这就造成文学中的预言呈现纷繁的色彩和各自的格调。《红楼梦》和...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的预言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是一种警示性神谕文本,具有固定的书写模式,预言物象具体化、事件明确化。《山海经》预言物象析出了一些固定的意象,预言类型影响了灾异预言并引导了后世的祥瑞观念,对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好预言,预言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左传》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以此形成的预言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预言是人类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已有的认识能力,对将要出现的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预计、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上的思维活动。《左传》一书记载了大量人事预言材料,可以分为:行为预言、言语预言和神态预言三类。《左传》中的人事预言体现出了独特的预言依据和思维逻辑,包含了许多历史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传》人事预言的内容、特点是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在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左传》被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其中又以预叙为其叙事主要特色。预叙主要分为人事预言与诬梦预言,这些预言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天道”思想,在功能上起到了教化、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是隶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非亲属"语言。学习英汉两种语言需要对这两种语言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它们的差异。文章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分别从语义、词法和句法这三个层面来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前后期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变化,由《预言》的精致、唯美、绮丽、雕饰,到《夜歌》的明朗、质朴、直白,其诗风的变化以到达延安前后为界。本文试从何其芳的诗歌文本入手,循着何其芳的生活与情感的脉络,找寻其艺术风格嬗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左氏好预言,大凡读过《左传》的人不难发现这一点。然而对于《左传》频频出现的预言,似乎并没有引起学人太多的关注,至今尚未发现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试图对《左传》中的预言①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含的价值,并对预言与史家、史书的写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左传额言所涉内容比较广泛,但其中预言得最多的还是个人的升降祸福、国家的兴衰存亡、战争的胜负得失。因为正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在演绎着历史,他们的命运变迁往往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变化。正如钱穆所说:“历史记载人事,人不同,斯事不同。人为主,事为副,未有不得其人而能…  相似文献   

20.
预言贯穿《左传》全书,这是其叙事的一大特色。按其预测的依据将预言分为两类,并对其中通过观察人事所作的预言进行重点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历史观、伦理道德观和劝善惩恶的史学见解,。这些预言在全书的结构、叙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左传》的文学成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