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永康日报的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在新闻改革的尝试中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报社将《华尔街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一书,作为记者编辑的必读之书,借鉴其写作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新闻。本人从报道题材、报道方式、报道时效三方面,谈谈创新创优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学者姚里军说,比较中西方新闻写作,须直面的问题有职能作用、价值取向、题材表达、技巧运用、结构安排、新闻思维和新闻文体7个方面:关于新闻职能上的不同定位,即传播与宣传;价值取向上不同的主体依据,即受众意识与舆论导向:题材表达上的主客差异,即客观报道与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3.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22):69-69
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旋律;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  相似文献   

4.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一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6.
吴戈 《新闻传播》2009,(11):84-84
在唱响“以人为本”主题的今天。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有责任、能力和义务积极致力于人文关怀.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形成正确的新闻价值观。而在这一过程中。写作是新闻成败的关键.缺乏人文关怀的叙事,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成为新闻传播的一大障碍。新闻工作者应从题材选择、事件叙述、语言措辞三方面入手加强新闻写作人文关怀.形成良好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金龙江 《新闻实践》2008,(11):39-40
创新工作性报道,须改变观念,改换视角,改进方法,在题材选择、采访写作、编辑处理等方面,准确判断和表现新闻价值;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改进和创新报道方式,使报道亲切可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贴近群众;善于以新闻事件内核或事件背景来构建报道模式,凸现有效信息,让新闻站到前面来。  相似文献   

8.
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需要从报道题材、报道形式、写作方法、语言与文风等多方面着手,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报道题材的选择与确定。报道题材亦被称为新闻题材,指新闻报道所表现的对象或采写的内容。确定报道题材,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前提与开端。经济新闻所具有的政策性、业务性、保密性强的特点,对于其报道题材的选择多少会带来一些影响,加之过去我们理解上的片面性,把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9.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概括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点面概括。点面结合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笔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都有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在新闻写作中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不可少的。所谓“点”,即对新闻事实中,人与物富有个性特征或场景、情节特征的细节再现;所谓“面”,即是针对多个同类事实用概述方法写成的有总结性、概括性的事实材料。在新闻写作中,如果有“面”无“点”,固然会因缺乏深度与生动感人的细节,而显得肤浅、乏味;如果有“点”无“面”,就会缺…  相似文献   

10.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涉华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从新闻题材、新闻信源、写作手法和媒体标识四大方面总结了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外宣报道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题材。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得让大家喜欢看、有看头呢? 一、“消费者新闻”经济报道的主要读者是消费者,因此经济报道的写作首先必须考虑消费者。他们的利益是什么,他们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我们应该了然于心,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策划是大题材事件采访和写作的指路明灯。没有成功的策划,就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更没有突出的报道效果。而成功策划的前提是,要有前瞻性和总揽全局的思维,要有发自于心、形成于脑的"金点子",要有高人一筹的策划思路和能力。新闻策划的定义所谓新闻策划,即新闻的构思和设  相似文献   

14.
释义,新闻的重要支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及新闻写作之道,人们较为普遍地认为:新闻写作绝不仅是一种报道行为,而首先应是一个对报道对象的认知活动。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不是也不可能是像“海绵吸水”式的、不加选择地吸取一切接触到的信息;而应当是也只能是像“沙里淘金”那样,总是与判断、理解信息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经济生活及其遇到的经济现象也逐渐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经济事件、经济政策、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表现得更加迫切。但平面媒体特别是地市晚报上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因缺少可读性、趣味性而难以成为受众必读的内容。经济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地市晚报经济报道的社会新闻化写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即借鉴社会新闻可读性、趣味性强期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的特点,从经济报道的选题立意、写作形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变革。地市晚报经济报道的不足(1)题材偏深、偏专…  相似文献   

16.
全国记协国内部、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全国铁路记协于3月30日在铁十四局联合举办召开了新闻宣传深度报道研讨会。研讨会就什么是深度报道,怎样写好深度报道,怎样搞好深度报道的策划等问题是行了探讨。与会者认为,题材重大,思想深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揭示新闻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引导人们观察生活的矛盾,有广泛的宣传效果,这是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深度报道应当  相似文献   

17.
张萍 《新闻界》2006,(4):128-129
过去对新闻表现艺术的研究主要归属新闻写作领域,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要领,技巧众多不易把握,微观有余而宏观不足。本文将突破新闻写作的单一视角,从整体上来梳理新闻表现艺术。由于新闻具有多种价值,其中新闻价值是就报道的题材内容而言,而审美价值则是就报道的表现手法而言,所以本文意欲通过对中国审美理论的一些观点进行新闻学的解读来探究新闻表现艺术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摄影报道中运用形象思维□姜凤翔人们在谈到新闻摄影时通常认为,经济题材的摄影报道难以深入。这种观念曾长期束缚人们的头脑,以至在深化改革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新闻摄影在表现经济题材上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进行这类报道时往往只求形式上的翻新,没有内容...  相似文献   

19.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视觉效果,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有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而又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文字新闻的视觉效果是我国新闻界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这有采访上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写作上的原因。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当然也是提高文字新闻视觉效果的基础。要求新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首先看题材是否适合用视觉效果表达方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