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被师生们的一个“背”字了得。在这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成了现成的挡箭牌。在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后,虽然古诗文在试卷上的考察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日常的教学也无外乎“背一背”课文、“译一译”句子、“谈一谈”启发而已,如此,一篇古诗文就算讲过去了。细想,对这些历经几百乃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的经典篇章,我们如此草率,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漠视和浪费呢?  相似文献   

2.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看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无非就是读读、译译、背背。其实,古诗文教学大有学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背离古诗文教学的大方向,却在细枝末节的处理上缺少细致入微的探究,在字音、词义等看似容易的方面,教师往往疏忽。周密的《观潮》"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一句中"十幅"是什么意思?是"十面"?有些学生此理解为量词,相当于"一幅画""幅"的意思。从实际情况和课文  相似文献   

3.
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教学,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进,关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当前古诗文教学中"背而不诵"、"译而不悟"、"学而不用"等弊端需要我们正视,多元"诵读"、重在熏染、强调累积则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及新课程指向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我在教学中尝试借力"微信、美篇、为你诵读(背诵软件)"等"互联网+"平台,运用"据情背、据景背、据意背、据时背、拓展背、活用背"古诗词教学六步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据情背中年级学生古诗词理解力还不够强,如果没有兴趣,就不愿意主动背诵古诗词。古诗词教学"入其境",才能"会其意"。导情入  相似文献   

6.
陈东生 《山东教育》2011,(35):28-29
古诗文教学现状首先,古诗文教学退化为死记硬背课。有些教师从传统文化里找到依据:古人死记硬背,大学问家比现在还多。不过只听说古人背原文,现在,教学"创新"到连译文也让学生死记。诚然,"背"法行之有效,只有"背",才能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是,"课程标准"强调的"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与死记硬背有本质区别的。其次,古诗文教学窄化为"说文解字"课。古诗文与现代文语境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学习的个性化是教学的难点,我们用协同学习的方式,借助"四一律",即一"译"呵成、一字封神、一问贯篇、一图解密,解读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打破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教学如何破除"就词论词"的弊端 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但是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常常沦为读读背背记记,缺乏教学生气,也被许多教师视为死气沉沉的苦差事.  相似文献   

9.
卞学军 《广西教育》2013,(21):70-70
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品位,而且能陶冶情操,但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采用"读讲背模式",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出诗的美;教学的方法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因此,教师必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一、创设情境一篇优美的古诗文充满了情味、情趣、情韵。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古诗文中的"阁"建筑文化的价值意义对《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妻子娘家小妹的那句"且何谓阁子也?"印象颇为深刻。再一联想,古诗文中提到"阁"的次数还真不少,有王勃笔下的滕王阁、黄庭坚登的快阁、木兰从军回家后的东西阁、《促织》提到的大佛阁、《水调歌头》里的朱阁等等。这些阁是一种建筑吗?在不同时代"阁"的制式有变化吗?在文学作品中"阁"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和情感?在古诗文中"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心理和民俗文化?一种建筑,几篇古诗文,一系列的问题,就可以建构新课程背  相似文献   

11.
初中古诗文教学往往有一通病:只重解词译句,疏通文意,而轻视文本解读,导致文本教学支离破碎、生硬无趣,少了本该有的"语文味"。本文以古诗文中细节的勾连拓展为突破口,拎起"言文并重"的古诗文教学。一.文眼勾连,提纲挈领谋全篇文眼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往往也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学时如果能抓住文眼处勾连拓展,欣赏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文和作文教学中,适当地、巧妙地运用"重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古诗文中的"重复",温故知新、创造奇迹。作文中的"重复",尽善尽美、创造梦想。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古诗文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与现今已迥然不同,加上文言文的艰涩难懂,学生很难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魅力,很少有学生能对古诗文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成为语文老师亟待要攻克的"软肋"。既然古诗文是传统文学,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传统的文学阅读方法中寻找一些借鉴?在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发现,即使多次地进行朗读,学生还是不能正确断句,从而读出文言的味道,引发了如何指导朗读才能融入感悟,读出文言的魅力的思考。观摩了一节常态课后,发现在教学中必须落实好"试读、译读、悟读及背读"这几个环节,在各环节中落实"有效朗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62):21-22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文教学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怎样教好古诗词?作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架起从"意会"走向"言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马广兰 《学子》2013,(7):32-33
许多学生一说起古诗文,就表现出抵触、畏难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开展"读古诗文"的活动,同时,从古诗文当中找突破口,把诵读古诗文和写小古文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写小古文,以此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和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受网络文化的冲击,古诗文教学渐渐陷入困境,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入"互联网+教育"等手段,趣教古诗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当好文化传承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笔者将在古诗文的"朗读"艺术、古诗文的"鉴赏"艺术、古诗文的"拓展"艺术三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以期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挣脱功利化的枷锁,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施红亚 《中小学电教》2008,(12):138-138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文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仍光彩夺目。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讲——背"呆板的固定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一讲一背”陈旧的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延伸古诗文的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