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使用新疆1978-2013年的时间数据,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通过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和所占的比例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非常接近且2000年以后二者产值的增加速度突然加快,与第一产业的产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次产业的产业比重波动较大,2004-2013年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快,就业人员较多的转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第三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对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依据分析的结果,新疆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互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看: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急需转出,第二产业将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劳动力空间有限。将来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努力挖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相关度、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三个方面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的"一、三、二"就业结构与"二、三、一"产业结构呈非对称状态,其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心,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作为一座以煤炭而兴的工业城市,重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决定了我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多,第三产业相对较少,就业结构不尽合理,就业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对此,笔者提出五方面对策, 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优势; 构建就业载体,打造社区亮点,发展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广开门路,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广东省产业结构呈现合理化趋势;从广东省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有转移出去的压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存在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大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强于第三产业;实证分析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表明,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的是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对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分析中发现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贡献度最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就业结构分析发现芜湖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最大;并对两者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芜湖市的第一、三产业人才过剩,而第二产业却供给不足。利用计量模型做了回归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认为须加强第二产业的就业供给,同时要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率来吸纳就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基于1978-2015相关数据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且二者协调性较差;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劳动吸纳力不足;第三产业面临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夏明  谢一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2):105-108
从结构相似数看,贵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似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与上海的就业结构相似程度极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贵州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贵州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产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但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这将从客观上限制对大学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消极的影响;在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系数的持续走低的背景下,2004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的降低,也在事实上导致了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垄断性行业收入畸高,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心态;收入的地区差异偏大,加速了大学生向主要劳动力市场集聚就业;中小企业在经济刺激政策中受益不多,导致"无就业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结构性失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就要厘清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确立"就业优先"的战略目标;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控房价,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产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从客观上限制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在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系数持续走低的背景下,2004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降低,也在事实上导致了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浙江省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借助就业弹性、贡献率等指标,研究浙江省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情况与趋势。研究结果证实:第三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并具备继续扩大就业的潜力;传统第三产业仍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新兴部门吸收劳动力能力较低,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努力扩大就业一直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口日趋增多,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鉴于各个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小不一,安徽省应立足本省的基本情况,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等措施,努力扩充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相关性。基于此,通过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发现影响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河北省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增加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国强民富和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内蒙古1980-2009年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能够在产业结构视阈下揭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失衡的状况。第一产业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是造成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其他类型企业发展缓慢也加剧了失衡。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是解决失衡现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北省GDP增长连续攀升,但是就业压力却日趋严峻,从经济增长动因视角分析高增长下的就业困境成因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解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源泉为资本、劳动投入、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分析表明,河北省资本深化和科技进步对就业主要表现为替代作用,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快于就业结构调整,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