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晓平 《华章》2007,(8):38
民族精神是民族富强、兴盛的精神动因.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弘扬科学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促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维护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价值支撑;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水平,促进公民追求和谐的自觉意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道德资源;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稳定秩序保障。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反映和体现,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新一代合格人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精神入手,通过分析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举措和原则,来达到全体民族成员团结一致的目的,从而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高校德育创新中具有的必然性、必要性,构建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和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高等学校应该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战略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选择有效的内化路径,抓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点,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真正的纳入和谐视野,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孕育要以社会和谐发展为根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在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都树立起足够的公共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及西方公私理论中合理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家相关体制的改进与创新,并努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公众阅读活动普遍匮乏,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精神构建基础。社区图书馆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展、推行社区公众“和谐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进步、在进步中和谐,积极培育有和谐精神境界的社区居民,从而夯实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发展先进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失衡,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下降、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缺失、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建设人文精神为重点,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公共精神是政府善治建立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孕育要以政府善治的实现为根基。在当前我国推进政府善治的过程中,必须在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都树立起足够的公共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及西方公私理论中合理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家相关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并努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提升人类精神空间的实践活动,理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以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推进人主体性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体公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教育。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其优势并起着关键作用。借助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正确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意义在于"成人"。人文精神影响着人的丰富性和完满性发展、有助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开发;人文精神的建立主要靠人文知识的教育来培养,但并不排斥科学。现代教育应建立哲学、艺术、科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以及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上。应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社会有巨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而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的支持。改革开放30年,开放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弘扬开放精神,培育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对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