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出发研究宗教,拨开宗教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迷雾,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实质。恩格斯指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一定的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反映,宗教“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它没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实行愚昧专制主义,肆意践踏党的宗教政策,剥夺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捣毁古刹名寺,扫荡宗教艺术,大量古代珍贵文物遭到空前的浩劫。今天,我们应当继续清除“左”的思想的影响,科学地分析宗教与宗教艺术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地估价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354页)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根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人说,诗歌只有与宗教结合被神灵指引才有可能产生好诗,比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他便可以飞出凡尘,建立另外一个世界.这时候,他可能就与神和上帝不远了.当代中国诗坛,局限于现实的身体写作者多如牛毛,而寓于宗教的神性写作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宗教,好似一棵树上长出的两朵花,它们同长于人类意识形态的大树上,而又绽开出不同色泽、不同形态的花葩;前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想象和艺术加工得以表现的文字形式,后者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是朵不结果的花.  相似文献   

6.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对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坛,观点不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才对它的产生、本质和作用问题作了科学的说明.这就是: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虚幻的、颠倒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麻醉人民的鸦片,作为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因此宗教起着一种消极、反动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到宗教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也曾起过积极作用.比如:农民起义中的某些组织形式和口号,曾经是唤起民众的号角和旗帜.这表明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当然,消极因素占主要方面,积极因素处于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祭祀乐舞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用以勾通人神并表达对神灵虔诚信仰的宗教歌舞.在原始宗教产生之后,祭祀乐舞就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表达宗教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述及印第安人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时说:“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清时期的行善积功思想为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所共享,这在京师东岳庙与泰山信仰的其他寺庙碑文中有清晰的体现,不同身份群体采取不同形式在宗教仪式性活动中加以实践,人们也用不同的宗教观念对其合理性和意义加以论证,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的社会道德危机的普遍认同。当然采取类似行为的背后还会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而这会为我们理解明清京师社会的一些更为复杂具体的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对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和“鬼魂告状”,历来颇多非议。其实这两个关键情节,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非但不是“糟粕”、“累赘”,而正是该剧的精华之所在,窦娥的反抗精神也因此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3.
孔子对超自然力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存而不论的态度成为儒家宗教观的基石。明朝中叶以来,贵州各民族掀起学习儒家思想的热潮,儒家宗教观成为各民族学习汲取的重要内容。因之,贵州各民族既承认自然力的伟大、神秘,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改变自身命运寄托于人间力量。正是在儒家“敬而远之”的宗教态度影响下,贵州各民族无神论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宗教学研究专栏。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对此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他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他认为,基督教是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哲学相混合的产物;它在西方国家神学统治地位的建立,证明它是“顺应时势的宗教”;近代新教的阶级基础是市民阶级,“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马克思主张科学地认识宗教的起源,“我们必须重新进行艰苦的研究,才可以知道基督教最初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5.
十 哲学、宗教孰“更更”? 笔者上论中指出:恩格斯没有明确指出哲学与宗教二者的具体位置。我们不妨回到上文C的模式的思路上去—— 这里,哲学宗教是“和”的关系,字面上二者属于同层。恩格斯原话中的逻辑重点在于:意识形态在上层建中有建筑中有共特定的地位,这就是一个“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地位。这一“更更”地位,是对于他上文中正在论述的“国家政权”即上层建筑的另一组成部分而言的。国家政权反映经济基础,关系是“直捷”的;虽然“它刚一产生,对社会来说就是独立的,而且它愈是成为某个阶级的机关,愈是直接地实现这一阶级的统治,它就愈加独立。”(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9页)。  相似文献   

16.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宗教学研究专栏。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对此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他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他认为,基督教是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哲学相混合的产物;它在西方国家神学统治地位的建立,证明它是“顺应时势的宗教”;近代新教的阶级基础是市民阶级,“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马克思主张科学地认识宗教的起源,“我们必须重新进行艰苦的研究,才可以知道基督教最初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黑暗时代。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文学、艺术等都成了它的奴仆。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任何自由思想的出现,都要遭到封建帝国和天主教会的残酷迫害。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但丁·亚历盖利(1265——1321)用自己的创作冲破了这一森严的“禁区”,成为中世纪进步文学的杰出代表,欧洲文化复兴的先驱之一。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复申论正与邪的问题,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社会诸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宗教观念、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在宗教上,确立皇上帝独一真神权威,信奉、敬拜上帝是正,其他一切不符合上帝教教义的人、事、物皆为妖邪;在政治上,主张“奉天诛妖”、“斩邪留正”,把清政府统治者视为最大的妖邪;在社会理想上,号召人们“修好炼正”,并以严厉手段改造社会恶习,以实行社会的公平乃至天下太平.太平天国的正邪观,反映在宗教上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反映在政治上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荒谬的因素;反映在社会理想上,有其良好的愿望,也有其不近情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宗教经验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就其本质而言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同时 ,它也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今天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有其客观必然性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放弃了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从根本上说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我们在宣传无神论的时候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宣称他亲眼看见了“神” ,看见了“上帝” ,看到了“天国”。这里不排除个别骗子是蛊惑人心 ,散…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宗教的社会形式,具有两个大的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结构的、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公共宗教”层面;一个是私人形式,扩散的、非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私人宗教”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神圣理念,同时并存在这两个层面。这个宗教的公共形式,几乎囊括了历史上中国人所有的价值关怀与社会存在.涉及了中国社会之中真正具有秩序的符号、信念和宗教活动。这个制度形式的“公共宗教”,同时也包含了“私人宗教”形式及其一切活动和价值行动,表现出最为扩散的宗教形式。正是这种扩散的宗教形式,证明并构成了中国社会之中的权力秩序。所以,中国历史上“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孕育着中国特征“秩序模式”的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