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OC组(P〈0.05);L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1%,O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L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6例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LC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LC8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3.49%;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发病48h内行LC42例,全部完成LC,无手术并发症;发病48-72h行LC24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1例;发病72h以上行LC2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漏2例,一过性黄疸2例,全身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经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发病48h内行LC成功率高。LC较开腹手术更易治疗伴发病。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3·7~2006·12月,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0岁。全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对B超不能确诊又高度怀疑胆管结石者行MRCP检查。术前诊断包括结石性胆囊炎21例(其中术前B超发现肝外胆管扩张15例,有黄疸史3例,有胰腺炎病史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2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5例。1·2方法常规开腹胆囊切除,预留胆囊管长度1cm左右,将其尽量解剖游离至与胆总管汇合处,胆囊管残端…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指胆管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固醇、胆色素、黏液物质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结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结石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而手术是胆石症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我科对130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术后精心护理,取得了患者的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的优势、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方法分析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和操作要点。结果47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术中出血50mL,平均住院8d。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理想的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日趋普及,手术适应症逐渐扩大。我院自1997年开展LC以来,对21例胆囊结石嵌顿完成了LC,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女19例,男2例,年龄28-63岁,结石嵌顿并发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18例(其中胆囊积脓型4例)。术后住院24-48小时,无胆汁瘘及腹腔内感染发生,无手术后死亡病例。 手术方法:常规四孔法进入腹腔,胆囊因结石嵌顿积液肿大,内压增高,为了便于无创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包括胆囊和胆管内结石的疾病。我科自1995年共收治胆石症患者28例,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19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1岁,男性21例,女性7例。均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通过严密地观察及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5年1月~2003年6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54例的临床经验.结果:修复手术类型:用脐静脉修复狭窄占6例;用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修复者占43例;用皮下通道型空肠肝门胆管成型术修复占5例.其中2l例行肝部分切除术.5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1~7a,平均3.3a.总优良率83.3%(45/54)。残石率5.6%(3/54),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疗效满意.结论:充分显露肝门部胆管并解除胆管狭窄,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彻底清除肝内结石及相应病灶并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及大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体温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的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对90例良性慢性胆囊疾病,择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LC组30例,MC组30例,OC组30例,记录术晨、术毕、术后1-3d晨监测的体温。结果: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d,LC组小于MC组(P<0.05),MC组小于OC组(P<0.01)。结论:从创伤程度与术后体温恢复角度看,LC优于MC,MC优于O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常规开腹+口服内美通组21例;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37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效果、术后妊娠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GnRH-a组的有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内美通组,且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GnRH-a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妊娠率,减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肾盏憩室并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其采用B超结合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成功,根据个体情况运用扩张憩室盏颈或电灼憩室囊壁两种方法处理肾盏憩室。结果:本组患者均获穿刺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5~120(65.8±7.89)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憩室消失9例,明显缩小8例,1例虽结石复发但可保守观察。结论:经皮肾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穿刺路径选择、小心建立通道以及憩室盏颈的处理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OS与直接喉镜在合并有门齿状况的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方法:选择全麻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其中门齿松动者27例,门齿残缺者32例,门齿孤立牙者21例,随机均分为SOS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Z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插管并发症情况。结果:S组患者均能一次性快速经口气管插管成功(100%),明显高于Z组(45%),而且Z组12例(25%)患者3次插管不成功改用SOS一次插管成功。S组没有一例患者因插管操作不当造成门齿损伤或脱落,而Z组有4例直接导致门齿脱落,9例导致门齿松动。S组插管时间为21(9~58)s,明显短于Z组的44(15~65)s(P〈0.05)。结论:SOS对于门齿有松动、残缺、甚至孤立牙的老年患者,插管成功率高,用时短,插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花青素联用胡椒碱减轻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OPC)不同剂量联用胡椒碱(piperine,PIP)的抗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连续造模联合给药21d后,d 22测定小鼠悬尾、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中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脑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同时其海马、前额叶皮层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显著下降,但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与5-HT比值(5-HIAA/5-HT)显著上升.OPC (50、25、12.5 mg·kg-1)剂量组联用PIP(5 mg·kg-1)能够逆转这种现象.此外,OPC (50、25、12.5 mg·kg-1)剂量组联用胡椒碱(5 mg·kg-1)组还能降低由于应激引起的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A型活性升高,但不影响单胺氧化酶B型活性.结论:原花青素联用胡椒碱可以改善由于慢性应激对小鼠造成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加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7~2004.12月间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共623例,其中胆管损伤3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原因.结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术者技术操作原因及胆囊周围局部不良因素.结论:提高术者技术操作水平及正确的操作过程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高血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的麻醉及相关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平诊全麻手术(均为高血压患者)25例,对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麻醉处理及使用相关药物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5例患者在全麻术中血压大致正常,与基础血压相比波动在20%以内,未做特殊处理;另外20例患者全麻术中血压升高,用药(硝酸甘油、乌拉地尔)控制后降至正常或接近全麻前水平.25例高血压患者全部未出现心、脑、肾重要脏器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各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只要麻醉管理得当,适度控制血压,就能安全平稳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intraoperative ERCP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as determined by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during LC. In group A (27 patients),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were extracted by intraoperative EST during LC. In group B(25 patients),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were extracted by conversion to open CBD exploration and cholecyctectomy.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was 26/27 (96.3%) in group A and 25/25 (100%) in group B (0.25<P<0.5);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3.32±0.56 days in group A and 17.5±4.61 days in group B (P<0.001). In group A, two cases were complicated transient hyperamylasemia after the combined procedure. In group B, one case of bile leakage and one case of duodenal ulcer occurred after conversion to open cholecystectomy with CBD exploration. There were no retained stones in group A but 2 cases in group B. 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ERCP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LC for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and chiledochlithiasis is safe, effective and results in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than traditional open cholecystectomy with CBD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镜检、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任何两项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加0.35g双歧杆菌片0.7g2次/d,口服,与抗菌药物间隔2h服用,疗程14d。对照组58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不使用双歧杆菌,疗程14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根除率80%,对照组根除率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结合双歧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不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独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对800例患者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另外1000例患者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两组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效果,检查完后由患者和内镜医生阅读并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所有胃肠镜检查均顺利完成。检查前无痛组心理压力明显小于常规组,检查中无痛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常规组少,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检查后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检查中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无痛组检查中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多在正常范围,且为一过性,无须特殊处理,检查结束后迅速自行恢复。两组绝大多数患者检查前、中、后SaO2无明显差异,无痛组少部分患者出现SaO2降低,经积极处理迅速恢复正常。结论:单独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