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就“找规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描述一、问题设置1.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出示:装扮一新的教室,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配有歌曲“新年好”)。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生1:想到过年的时候有礼物。生2: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好玩。生3: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快乐。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把教室装扮得非常漂亮。生2: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迎接春节。生3:…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会唱“新年好”这首歌吗?生:会!师:好,我们一起唱一遍。(师生齐唱)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放礼花!生2:我想到请小朋友到我家做客!生3:我想到把教室装扮得更漂亮!师:过新年的时候多数小朋友都会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很漂亮。请看图(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装饰图,上面有什么?生1:上面有彩花、彩旗、灯笼。生2:还有小朋友拉琴、跳舞。师:这些彩旗、彩花和灯笼是乱摆乱放呢?还是按一定的顺序摆放?生:是按一定的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了一些实物图片,想看吗? 生:想. 师:待会儿,你们看到什么图片,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称,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片段一甲教师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段动画。(师播放动画《迪士尼》片段,40秒的动画片段使学生轻松愉快,笑声不断。)师(满面笑容):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天鹅在跳舞,唱着1、2、3、4……的英文歌。生1:我看到森林里的小熊、大象、…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案例一:主题图中找规律片断A:师(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生1:图中有彩旗、彩灯和盆花。彩旗是按"红红黄黄"的规律排列的,彩灯是按"红紫绿"的规律排列的,盆花是按"蓝红"的规律排列的。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生2:我是画图的发现的,即○●○●○●○●○●○●○●○(○表示蓝花,●表示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学科小学二册教材。通过本课时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有零的突破。教学理念: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可能地摆脱“权威”。教学过程:师: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生:痛、热、麻、痒、很吵、有风……师: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师: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分析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教学现象,有助于我们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规律的探索,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下面,我撷取—位年轻教师执教“比高矮”的两个教学片断,加以剖析说明. 片断一:这样的问题需要吗? (课始,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内容是排队购票)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图上有人在排队买票. 生2:图上有老爷爷,有阿姨,还有小朋友. 师: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谁高谁矮? 生3:大人高,小朋友矮. 生4:老爷爷最高,小女孩最矮. 师:这三个小朋友相比呢? 生5:两个男孩子高,小女孩矮. 师:这两个男孩子比较呢?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提供了两个例题:例1是通过三个教学情境图(摆花图,灯笼图和彩旗图),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周期性来解决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问题;例2是通过提供一灰两白排列的兔子队伍图。来让学生观察,解决“35只兔中灰兔、白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教材把“找规律”单列一个单元.究竟是什么目的?由于我们的教师很少去考虑这个问题。常把这一课的重心放在了“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出示小猪存钱罐,吸引学生注意力。师:“这是什么?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生:……师:“你们有存钱罐吗?它有什么用?那么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说。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师:“对!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另外,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课件出示精灵画面(配音)AB:“嗨!小朋友们好!”A:“我是精精。”B:“我是灵灵。”A…  相似文献   

10.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传统教材而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如何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呢?我们在一年级《找规律》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环节:认识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完成了教学任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 ,我设计问题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师 :“他”指的是谁 ?生 :“他”指的是司马光。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第一自然段刚介绍了司马光。师 :你真棒 ,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我又这样设计问题 :师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 ,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 ?…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片段一:在观察实物中感知角师(出示三角板):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它的角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起小手。)生:这是它的一个角,这两个也是它的角。(边指边说。)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出示红领巾)再说一说,这是什么形状的?生(很快地):三角形。师:谁能试着指一指它的角藏在哪儿?(学生争先恐后地边指边说。)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角?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学生既好奇又兴奋,纷纷说出自己看到的角。)生1:这是课桌面上的4个角。生2:这是…  相似文献   

13.
特级教师斯霞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们爱老师》一课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作了如下的精心设计:“对这一句如果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我们小朋友怎么成了花朵了呢?’那就最好。要是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就得启发:‘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为什么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呢?’(幻灯片映出一张张笑容可掬的小脸)‘看,这些小朋友可爱吗?好像什么一样?’(生答)‘对呀,花朵美丽可  相似文献   

14.
有余数的除法是三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一教师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主要教学片断概述如下。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生:能分给4个小朋友。算式是8÷2=4(人)。师:把8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后再回答。摆完小棒,发现了问题答案的学生纷纷作答。一学生说:“能分给3个小朋友。”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数学读本》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的知识点是比轻重、比长短、比高矮,教材创设了“小动物上学”的主题图情境。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情境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交流,感受比较的必要性和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实录一、观察主题图,看懂图意师:小朋友们天天来学校上学,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要上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主题图,生观察2分钟)生:我看到了大象。生:我看到了三匹小马。生:我看到了小猴子在划船。生:还有小羊和长颈鹿。师:你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用书第一册执教: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邓澍青年级:一年级(上课铃声响,师生互相问好)师:小朋友,你们平时除了上课、做作业以外,还喜欢干些什么?学些什么?玩些什么?生:我喜欢画画。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我喜欢科技小制作。我喜欢体操。……师:很多小朋友都讲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叫兴趣爱好。(出示小黑板:“兴趣爱好”四个字)请小朋友齐读三遍。  相似文献   

17.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谈辩证法 ,好像有几分荒唐 ,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对一帮天真活泼的新学生谈辩证法 ,更显得有些幼稚可笑。然而笔者耳闻目睹的一幕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作法的可行性。下面是“九义”教材第 1册《看图读拼音识字·6》教学片断与评述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上、中、下”三个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4 1页 ,先看图 ,再回答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 ?②他们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生 :图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生 :他们在操场上滑滑梯。师 :这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呢 ?生 :一个小朋友在滑…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19.
“找规律”是苏教版数学教材“数与代数”内容的一部分,是相对于传统教材所新增设的内容之一。在网上由近百教师参与的关于“找规律是否繁、难、偏”的投票中,有86.1%的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繁、难、偏”。看来如何把握“找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于是,我从凝视问题、审视出路两点出发,让学生在学习“找规律”的同时,培养其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究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思想目标: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1.创设情境。请看大屏幕: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兴高采烈地来到大森林里,准备召开运动会。大象队长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咱们赶快走吧。2.观察提问。师:(出示两个会场情境图)欣赏两个会场的布置,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有彩旗、气球、花朵。生2:它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