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红良 《教师》2015,(10):117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可以从营造优良的班集体、爱心关怀、心理辅导、教师正面形象影响这几个方面来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对高职生积极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高职生的生源成分、学习基础及心理水平等,都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依据积极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教育过程、方法、原则等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对造就以健康人格为特征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生长发育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奠定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英语的同时,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4.
王莉红 《考试》2009,(6):45-45
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背景分析法、拓展法、比较法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曹鹰 《亚太教育》2020,(2):90-90
心理受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也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心理现象。初中正值学生的青春时期,是学生优秀人格、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忽视学生心理受挫,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还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梅  李应军  余华平 《华章》2007,(7):56-5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贫富收入差距的拉大让"仇富心理"在社会上呈蔓延趋势,作为社会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群体--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不少人也受到了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影响,表露出仇视对象针对性强、重视物质甚于精神、心理品质不成熟、容易引发攻击性人格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和心理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心理怪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获得激发,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创设一种更为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保障学生的健康及深远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生活。文章基于此点,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及调整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成培养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品质是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困难,挫伤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现代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困惑、挫折与疾病,提出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完善人格的主要途径:倡导良好的教师心理以引导学生心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技能培养以适应现代人才心理品质需要;深化拓展道德与价值体系以促成开放创新的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不仅指躯体的正常运转,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一定的技能,还要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培养挑战精神,树立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对初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学习内容的增多,再加上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原有的自信产生了动摇。  相似文献   

11.
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应具有强烈的道德意义,更注意追求真、善、美,更富有科学精神的自制力,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威望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人格,它反映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特别是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更应探究学生心理的变化,注意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得到快乐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越来越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而非成绩。同样,在中职生中.我们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本文中,笔者从几个方面入手.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是见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如才华、财富、相貌等)胜于自己时,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嫉恨的情感,是一种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对于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及时抑制和消除嫉妒心理的产生和滋生带来的消极作用,努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将会给他们今后的道路铺上一层坚固的基石,也可以成为指引他们航向的指标,领着他通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家长、教师、学生本人和同伴群体等多个主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心理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1.目标性与活动性原则 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根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来设计课程的.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个性和谐统一的目的.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心理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这一要求,心理教育课程发展性目标应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懂得如何去改变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培养学生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对学习和人际关系作出适应,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更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谐的课堂其主旨之处在于讲究课堂的"民主、平等、创新",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十分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和审美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加强综合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而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强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调适能力、耐挫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在小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该文提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成为重点,应让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品质,同时应建立家校合作的积极组织系统,搭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平台。最后,该文建议从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社团活动三个途径来进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