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无论如何"天生是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此,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范以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儿童的社会性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当今教育界,理解、合作、对话、交往、沟通已然成为主旋律,而被当作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格  相似文献   

2.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题记】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孤独地留下,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这个被称为"草样年华"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如何在没有父母温暖的呵护双翼下生活和学习的?在广昌二小,也有着这样一个孤单的群体,这些缺失父母温暖的孩子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快乐地成长着,他们变得不再孤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广昌二小,走进这些留守儿童中间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剧,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一个问题,那就是“休闲”,如何去休闲?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从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那就是“独处”,独处与孤独不同,独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孤独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心理体验。独处可能会有孤独感,但在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享受闲暇。独处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其内在特质在于独处更容易获得自由与自然,这也是休闲的要求。当然独处不是自闭,陶渊明的独处还提醒我们学会自娱与自我追问,在哲学和精神层次上,休闲与独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起源在发展心理学中,讨论儿童社会行为时有几个概念是混用的:社会退缩(socialwithdrawal)、行为抑制(inhi-bition)、害羞(shyness)、社会性孤独(Socialisolalion),其共同的部分为行为的孤独或单独性(Solitude),但四者又不完全相同。行为抑制是指儿童在陌生情景(社会的和非社会的)下表现出的害怕、谨慎的气质特征,多指年龄较小的婴儿表现;害羞是指儿童在陌生社会环境下的抑制,即害羞是行为抑制的子类;社会性孤独是指被同伴拒绝而表现出的独处行为;而社会退缩泛指跨时间、情景,在陌生与熟悉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刊推荐     
正书目一:加缪《局外人》【推荐理由】经典作品或许不必赘述。"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不被爱只是不走运,而不会爱是种不幸。""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设想期待过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单看这些经典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认为,退缩性行为是一种心理和行为障碍。它包括行为抑制、社会退缩及社会性孤独等所有行为和情绪表现。行为抑制是指儿童在社会的和非社会的情景下表现出的害怕、退缩的气质特征,实质为胆小和探究动力缺乏;社会退缩是指在陌生与熟悉环境下表现出的独处行为,实质为社会适应不良;社会性孤独则是指被同伴拒绝,远离社会而表现出的消极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劳动。孩子是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从小懂得劳动,学会劳动的孩子,才能独立自如地面对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曾经有一位社会学家对400多名儿童进行了40多  相似文献   

9.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的学习驱动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讲,玩耍有诸多益处:通过玩耍,儿童能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圳人;玩耍能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玩耍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0.
<正>1.基于儿童,发展儿童。"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其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学军小学一直倡导教育回归儿童本体,关注儿童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儿童才是真正的主角。"基于儿童"首先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让儿童在校园中拥有一份游戏玩耍、一份好奇探究、一份遥想憧憬、一份专注执着和一份同伴同乐。让班级成为儿童心灵的栖息地!让校园成为儿童终生眷念的地方!"发展儿童",是"让儿童成为社会人"。教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之中,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2.
曹曹 《家庭与家教》2006,(10):38-3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说“: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的环境下,才能阅读、思考和创新,才能心灵交流产生灵感。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大胆鼓励与大人争辩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  相似文献   

13.
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同样重要的意义。在游戏时,孩子们虽然是在玩,但却象在认真地做事。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并非是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个观察者,没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日新月异,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及其失落 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的确,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的自主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它产生于儿童的兴趣、需要等内在动机.在游戏中,强调的是"过程"与"表现",追求的是其本体价值--愉悦、享乐的功能,用儿童自己的话说即是"好玩".然而,游戏在使儿童享受乐趣、享受天性、自由欢畅的同时,也能自发地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这一附属功能恰好与教学所要达到的引发儿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喜爱玩耍。毛主席说:“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小孩子的工作就是玩耍”。正是通过玩耍,儿童进行社会适应,学习生活本领,增长知识,发展体力和智力。玩耍是儿童个性形成必不可少的酵素。当然,并非一切玩耍都自然地会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剥削阶级思想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在缩短,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在增大,而且人们对"孤独"的感受也在逐步地加深.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青少年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青少年都无法逃避"孤独"这种痛苦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8.
魏珍珍 《家教指南》2003,(11):28-29
寒假即将到来,当孩子离开学校一人在家的时候,每个主妇都有牵肠挂肚的感觉,生怕孩子一人在家时会出了什么事。请注意以下诸方面的安全问题,给你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空间。塑料袋的危险生活中,曾发生过年幼的孩子在玩耍时,将塑料袋套在头上窒息致死的事故,所以,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一人玩耍时,家中的塑料袋最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要考虑塑料袋被风吹落,因此不可将塑料袋仅仅是往高处一扔了之。打火机的危险外观精美的打火机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而孩子玩耍打火机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最好将打火机藏在安全的地方。药水药片的危险将药水…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中深入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苏珊这位20世纪的知识女性在面对生活时心灵的孤独和困惑。本文试图通过对苏珊孤独压抑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分析了她在男权社会意识形态下努力找寻独处空间的行为过程,即对压抑着的"本我"的释放的企盼,然而在十九号房间中的独处经历并未使她摆脱束缚着她的男权意识的枷锁,而是让极度孤独的心震颤着她的灵魂,最终她在独处中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0.
<正>若说孤独是人生的遗憾、一个缺口,倒不如说孤独是一种境界。——题记你是不是也像很多人一样,把孤独当成贬义词?其实不然。虽然,人需要群居,需要亲人,需要朋友,需要伙伴,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独处。"孤"与"独"同义,即为一人生活,别无他人。一人有什么不好?它可以引人进入一种静雅的品质。你一定知道,李白因为孤独,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