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仲裁法实施十多年来,我国的仲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在于仲裁在全民中的认知度不高,因此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大力宣传仲裁法。省级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仲裁机构的登记部门,由于其职能的原因。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对仲裁法的宣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仲裁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民商事仲裁制度肇始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历经八裁有余,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突破原来仲裁制度的诸多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现代仲裁制度,是我国仲裁制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尽管如此,《仲裁法》仍存在着时代局限、技术局限等问题;《仲裁法》实施后,又存在着现代仲裁理念与传统仲裁观念的冲突。现代仲裁的理念、方式,甚至《仲裁法》已体现出来的现代仲裁理念尚未充分深入仲裁实践之中,所以我国现代民商事仲裁制度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替代诉讼的解决方式(ADR)的应有作用。我国现行仲裁制度的改进已迫在眉睫.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着重调解,是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把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拓宽了劳动争议调解渠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对制订仲裁文书格式的必要性、制订仲裁文书的原则,以及仲裁文书的分类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制定统一的仲裁文书格式,是实施仲裁法、保证仲裁质量和当事人仲裁活动的法律效力的需要,是总结仲裁经验,积累档案资料的需要。提出制订仲裁文书应遵循依法制订、协调统一、简明便用的原则。阐述了制作仲裁文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仲裁法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选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检验学生的仲裁法理论知识和运用仲裁法进行仲裁的应用能力。实践中,由于该课程在本科的教学方案中属于选修课,教师和学生一般不够重视,加之师生互动不够,课堂氛围较差,其效果经常未能达致教学目标。因此,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本科仲裁法课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对两类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实行有限的“一裁终局”制度,是《调解仲裁法》突出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仲裁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法学专业课.长期以来,在开放教育模式下虽然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主,面授为辅.但整体效果仍然不甚理想.本文所提到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既形象生动,又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这恰恰适合于开放教育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如果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仲裁法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此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的优势,进而对仲裁法课程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仲裁法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8,(3):17-24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涉外仲裁案件大幅增长,现行"单轨制"的《仲裁法》和缺乏法律支撑的临时仲裁制度,均无法高效解决日益复杂的各类国际民商事纠纷。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仲裁制度可考虑借鉴他国先进经验,采取双轨模式,即在暂不修改我国《仲裁法》的前提下出台暂时在自贸区内施行的《国际仲裁法》,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国际经验作用的缓冲地带,实现自贸区仲裁机制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是针对我国劳动争议特点作出的规定,为其他纠纷处理制度所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机构在解决争议中赋予的独立性权力还不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仲裁机构解决争议快捷的优势。仲裁法应赋予仲裁机构独立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权力、财产保全的权力,弱化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以强化仲裁机构的独立性权力,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章通过分析我国仲裁法,指出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已构成了我国仲裁质量保障机制,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七项制度,即:仲裁委员会设立制度、仲裁员聘任制度、仲裁员选定制度、仲裁员回避制度、仲裁员承诺制度、仲裁裁决书草案审阅制度、仲裁员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图解决仲裁机构实体化问题,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对解决劳动纠纷的作用。但是,该法规制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存在缺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然虚化、劳动仲裁委性质不明、地位不独立、三方原则虚化,需要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促进了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然而在实务中该法某些条款尚有不完善之处。文章从实践中的案例出发,探讨分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劳动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及仲裁机关的告知责任,尤其是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的法律救济途径的告知责任,建议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2条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前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相比,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得到了扩大,实践中许多模糊不清的劳动争议有了明确的法定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6.
论仲裁协议     
仲裁制度是解决纠纷的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是中国仲裁制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必须以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为前提.本文从仲裁协议的特征、仲裁协议的内容、仲裁协议的效力等方面,对仲裁协议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仲裁和劳动仲裁的表述产生了疑惑。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区分仲裁和劳动仲裁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解答学生对教材内容表述的疑惑,帮助学生增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仲裁制度的主要缺陷及修正《仲裁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过于严格,仲裁财产保全的权力完全属于司法机关且保全程序多环节,难操作,对国内仲裁裁决司法复审的范围过宽。修订《仲裁法》的有关内容,应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确保仲裁机构相对独立性并限定司法干涉的范围、程度,从而发挥仲裁解决商事纠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土地争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纠纷,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但是我国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做出相应规定。相反,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权属纠纷的行政机关强制介入制度,这种制度有许多弊端。因此,应该完善土地争议解决方法的立法,尽量保持与仲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教师申诉制度自1993年《教师法》确立以来,为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申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教师申诉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要想真正实现教师申诉制度的目的,必须将教师申诉制度纳入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此必须尽快制订《人事争议仲裁法》、扩大人事仲裁的范围、加快教师聘用制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