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渗透,进行长期的语言积累,进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语言积累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积累呢?一、朗读促积累,培养语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是对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记忆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和口语表达以及作文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亦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抓住各种机会,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呢?提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鉴赏是语言提高的必由之路;积累是语言训练的不竭源泉;仿写、改写等多种写作形式是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记忆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和口语表达以及作文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最佳的朗读效果需要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这一点出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思维训练,而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人们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直接感受、体会、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秀清 《小学生》2010,(8):15-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朗读训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记忆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和口语表达以及作文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最佳的朗读效果需要情感的投入。学生情感的表现,是受周围环境气氛和本身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进一步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