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1~2010年陕西11个市(区)粮食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983,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陕西今后应依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化肥投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造了4个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不同组合对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存在负面影响,对技术非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和农业劳动力投入降低,使资产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过剩的农资投入,未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且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小规模农户释放土地,提高大规模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确保生产条件;鼓励和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高质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3.
李树标 《预测》1998,17(4):69-72
世界粮食最新预测李树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分析1.1全球粮食生产预计19...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产生区域差异,进而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导向对该地域格局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力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荣青  戴尔阜  吴绍洪 《资源科学》2012,34(6):1175-1183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安全一方面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围绕中国粮食生产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总结粮食生产力的计算指标、粮食生产力格局与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提出的生产力计算方法和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区域生产力水平和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作为中国生产力格局的最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各种地域层次和生产能力的差异,粮食生产力格局的变化主要是粮食生产重心和粮食主要生产区的变化以及某一时间点的潜在生产力变化;同时,影响粮食生产格局与变化的因素众多,各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深刻地影响着粮食生产力。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所起作用有别,并且在不同时段影响因素不同。各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过程对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都有很大影响。今后关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力的产量差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以及影响潜在粮食生产力的地域差异因素的研究等方面应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资源科学》2015,37(6):1279-1286
粮食单产的增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粮食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其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从而揭示粮食单产变化的规律,对于今后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复合系统分析,利用1978-2011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通过多年滑动平均和曲线拟合两级趋势剔除,进行了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了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应用两级趋势去除的方法可以将粮食单产分解为长期趋势、中期波动和短期波动3个项,其中短期波动主要受年际气候变化影响,中期波动曲线主要反映了研究期社会经济和粮食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单产的影响,而长期趋势则主要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农作制度对于粮食单产的作用;②长期来看,研究期粮食单产以上升趋势为主,总体波动不大,但个别时段波动较大;③中期波动显著大于短期波动,同时,短期波动率在逐渐收窄,而中期波动率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显示粮食单产波动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和宏观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的事实,分析了影响中国近代粮食生产的诸因素,对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停滞和落后是近代中国粮食生产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旱涝灾害视野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一项研究曾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长期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破坏,自然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持久因素。为深化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具体国情,尝试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旱灾和涝灾是中国最频发且影响粮食生产最重的两大自然灾害。这为中国应将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7):65-65
受去年以来持续呈现的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今年初发生的南方雨雪灾害的影响,今年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不利因素增多,难度加大,形势严峻。那么,这次出台的十项支农新措施,将给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率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借助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指数。研究结果揭示:(1)气候产量围绕"0"值水平线,呈倒"U"型波动特征,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序列DEA分析表明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对于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气候因素加重了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但却推动了技术进步;(2)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明显更优,基本主导了粮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引领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刺激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手段,从产量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角度入手,对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省粮食生产状况入手,对我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前景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为准确预测“六五”、“七五”期间全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江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在1982年运用18年(1964—1981年)历史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并把政策因素影响定量化数据对回归值进行修正,作中、短期粮食生产预测的方法。经三年实践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值颇相吻合,是一种既简便又科学的预测方法。为了探讨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前景,我们在查阅有关资料,总结分析解放三十多年全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并组织专题调查、典型调查、征询各方专家意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新因素,对模型计算值进行修正,并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作出近、中期的预测和远景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国经济剩余模型的农业技术进步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11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大国开放条件下农业研发的经济剩余模型对粮食产业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开放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粮食生产经济总剩余增加,粮食贸易总量的提高对农户福利的改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业技术进步的福利分配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具有非均衡性,生产者剩余占经济总剩余的72.58%,消费者剩余占经济剩余的27.42%,福利分配偏好于生产者.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粮食规模化生产,带动了生产要素升级和粮食生产率提升。立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分析粮食生产率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率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率改革和有效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生产易损性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淳 《资源科学》1999,21(2):77-81
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易损性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认为最主要的3个因素是:灌溉面积、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和粮田复种指数;而农户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化肥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指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抗灾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安塞县粮食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资源科学》2004,26(6):158-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问题中的粮食问题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根本,但我国目前状况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前景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分析入手,寻求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有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构建大庆市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大庆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庆粮食产量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