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民族主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衍生并与之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现代国际社会中,民族主义既是社会政治思潮,又是社会实践运动。自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民族主义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观念反映不断演化。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实践活动一起构成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在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中,民族主义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最为活跃、最为持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复杂的世界现象,认清它很难。民族主义存在的现实基础包括:世界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实世界秩序的极为不公正,现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扩张性,民族国家和民族分离势力的利益冲突等,其中有许多重要方面都与国际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关系。民族主义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某些尚未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而言,主张民族分离.建立民族国家仍是其民族主义追求的最高目标;对于已建立民族国家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继续推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扩张主义仍是其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已建立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反对霸权主义,对内发展民族经济则是其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当代民族主义的内容中,仍然包含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国际资本主义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各种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的综合考察,认为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倡导民族、国家至上,并借助“民族”在政治上的整合力与文化上的“冲动力”,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民族振兴运动.围绕此观点、笔者以东亚和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现实对之作了实践论证;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民族主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与合作。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是世界史,特别是世界现代史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拟就这一专题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阐释。第一,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内容首要是国际政治关系,它是政府间的政治关系。世界政治以民族国家为发展取向,国家民族利益是主导性动力。战争与和平问题,始终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它影响和制约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推动着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内容,主要是由国家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7,(6):32-40
[考点学练] (一)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它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其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是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三个基本要素的统一体,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国际关系,阐述和揭示国际关系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必须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据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民自决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的支柱性基本原则。然而,在当今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后殖民时代,民族分裂主义以之作为理论依据,对当代国际关系及国家主权原则造成威胁。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国际实践的考证来分析人民自决权在当代的特定内涵与意义,探讨民族分离的性质、人民自决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华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的混融及其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混融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是同爱民族密切相联系在一直的,科学地分析爱民族与爱国家的复杂关系,并对之作出唯物而辩证的阐释与评价,有助于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华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和携手共进,才是爱国主义的应有内涵。因此,我们在对待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和复杂关系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与阶段分析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吸收其中有益的精神财富,剔除其狭隘民族主义的成分,并结合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大势,推陈出新,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家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均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层次,看似矛盾,但均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无论是以国家民族主义,还是以国际主义为视角来分析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都很容易失之于片面。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中,国家民族主义恒常存在并且起作用,表现为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东欧的民族主义、实用主义。同时,国际主义因素像空气一样,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两者并存竞争、复杂互动。只有把国家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真实、可靠,从而比较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民族主义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总是被置于宏观的国际关系中进行。对民族主义内涵的界定也是同仁见智,但都是基于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因而本文拟将民族主义理解为在某种心理之上的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将民族区分为传统民族和政治民族,以探寻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下逐渐兴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对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在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我们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其向健康理性的一面发展,为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对当代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趋势对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敢于挑战美国,公开反对美国对伊动武,是德国对美政策的重大转折,德美传统关系骤然降温;这有深刻的国际背景,是彼此国际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而导致的,施罗德个人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意识也起了作用;德美关系蒙上的阴影不会马上消除,今后一段时期,可能出现不冷不热或时疏时亲的局面,德国对美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必将不断加强,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大学知识现代性的四个重要面向。高深学问由原来的整体性、非世俗化与自由的知识转化为分科、世俗性、功利性知识,是国家民族之间生存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民族国家的构建是大学知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学问体制与国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互动对大学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绿色冲击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环境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即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的制约、对国家安全的冲击、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殖民主义的产生及为南北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契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以及加强国际环境立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基本的组织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而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又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开展研究的。本文着重指出了国际教育的双重性,并重点探讨了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如何决定或影响着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最后强调民族国家对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对华扩大侵略。《东方杂志》分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因素和国际情势,呼吁当局对日经济绝交,当战则战,国内各派应当团结对外。这是在民族危亡下,有识之士申诉的救国主张,是一种高调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具体的研究领域和问题入手,对最近十余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透视。大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理论、国际制度学说、建构主义流派、国际战略探讨、全球化问题追踪、国际政治经济学、联合国研究、民族主义、地区主义、女权主义等主流或热门理论,小到政治文化分析、生态政治学、国际关系伦理学、英国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等边缘或支流学派,乃至主权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利益研究、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研究等核心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探讨的主要内容,均受到作者的关注和点评。论文既简明提示了所获进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更扼要检讨了现有问题的各个方面和下步发展的方向,着重强调了这一学科在当今中国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