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民族品牌的困惑我们在经营国内的渠道,特别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个挑战,就是很多商场只做国际品牌,不做中国的品牌。到底什么是国际品牌?难道中国的企业就不能成为国际品牌吗?难道我们中国的品牌就不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吗?难道只有美国、  相似文献   

2.
周波 《声屏世界》2000,(3):11-12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绚烂、纷繁、热闹;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清冷、孤寂、苍白。人们需要什么?罗曼·罗兰说:黑夜中的火把,让孤身前进的人们互相看见,知道自己并不孤独——音乐就是人类的火把,它可以唤醒每个人心中沉睡的部分,给人安慰、鼓舞。可是,我们的收音机还在唱吗?唱得还象过去一样动听吗?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我想讲的心里话。很久以来,我就想讲这句话,但却被另一句话镇住了——不当出版商,要当出版家! 当出版家固然是正确的。这点我明白。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能当出版商?这两者之间就那么水火不相容吗?难道一当出版商就不能当出版家了吗?我想了很久仍不明白。  相似文献   

4.
田园 《今传媒》2006,(12):57
做了驻站记者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者都称做“无冕  相似文献   

5.
我们保存什么?─—关于两个“永久性”之认识四川涪陵地区档案局罗力本栏编辑张历生我们应当保存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成为问题,甚至可能会引起同行们的笑话。难道档案工作者还不知道我们自己应当保存什么吗?如早不加深究,人们会毫不犹豫他说我们不就是保存档案吗?然...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看电视?为什么人们都要求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电视新闻?我们的电视新闻怎样更好地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服务?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都应该包含着对于人们心理机制的探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人们的生存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的需要,这种精神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求知欲。人们总想去了解自己所不懂得的问题,去知道自己所不知  相似文献   

7.
难道用于处理摄影图像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已经在撞击着摄影真实性的支柱?难道我们一度崇信的见证者(指图片)已不再可信?难道我们从此再也不能相信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东西了吗?随着摄影电子化时代的到来,上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摄影的现实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受到了怀疑。纽约《时代》杂志认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对中国的电视节目是很不了解的。如果你问美国学生 :你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吗 ?你知道在北京举办哪一场比赛 ?你能够说出一个中国的奥运金牌运动员的名字吗 ?他们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出来 ,除非他本身就是中国留学生 ,或者他曾经来过中国。美国的电视节目卖到了全世界 ,当然 ,中国也到处都是美国的电视节目。但是 ,美国却很少从别的国家购买电视节目 ,至今为止 ,还没有从中国购买过。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探讨这个题目 ?我认为 ,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潜力 ,完全能够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特别是中国争取到了2 0 0 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来自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使一贯重视质量的厂家得到鼓舞,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受到震慑,广大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人们在赞扬之余,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少有分量的揭露生产伪劣产品的报道,都是外地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写的,难道当地记者不知道吗? 这一问,就如碰倒了当地记者心头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天天生活在当地,采访在当地,怎会不知道呢?既然知道,为何不报,  相似文献   

10.
错了就错了,悔了就悔了!凭什么誓死不回头?就是要转身,掉头,往回走。前面是沙漠,来路上却已遇到一生中难以再遇的甘草,为什么不回头?你曾经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由于误会而分手,当你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能再回去?你曾经被前方的十字路口所迷惑,既然已经知道是一个陷阱,又何必再徘徊?总有一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对错,总有一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总以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总以为后面遇到的会…  相似文献   

11.
正红 《新闻世界》2005,(3):44-45
四川省广安市,一个拥有千万财产的残疾人企业家,和自己的5个子女签订了一份财产不继承协议。不免让人们议论纷纷:财产不让子女继承,难道要送给别人吗?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着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和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坎坷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机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开会     
最近国内的官员有点郁闷,据说是一位新当选的中常委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叫停了"套话",并且要求"少用讲话稿"。这难免让一些久经沙场的"老运动员"不太习惯,多少年来大家的会议难道不都是这样开的吗?怎么2012年就真的如玛雅传说的那样不同吗?不过,不习惯归不习惯,既然上面这样要求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官员们就都会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14.
胡鑫 《声屏世界》2005,(12):58-58
对于电视广告成本的逐年增加,经常有客户和一些企业决策者问我们:“如何在低成本的广告预算下,保持广告投放的最佳效果?”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也感叹到:“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难道我们真的就无法弄清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吗?一、制作有创意高质量的广告片。广告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的问题。30秒长的电视广告如果开头5秒钟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条广告片就算完了。所以每条广告片都要有让观众感兴趣能记住的点。首先要明确广告目标,要让消费者清楚你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报道有些人不爱看呢?在我们的读者调查中,一些读者说,主要是那些让人们纳闷的专业术语、叫人头痛的枯燥数字和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让人生厌。有的人甚至说:“尽管我们读者有意(阅读),但经济报道却往往无情(没有可读性)。”经济报道果真就是无情物吗?事实上经济报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领域宽广,大到世界经济动态和国家经济政策,小到一则信息和一  相似文献   

16.
谁在说话?——浅析话语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话语权生活在开放时代的人们看到这个问题也许会感到奇怪,难道有谁把我们的嘴封起来不让我们说话吗?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此,关键是你可以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一、对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世事沧桑、人间悲情究竟还有多少 太平轮的故事在我们的上一辈和更上一辈的口碑中,或许已经流传过了,并且很可能流传过很久,以致终于噤声不再流传.可是在我们的记忆储存中,它却是一个空白.当终于有一天,我突然恍悟到这个空白的存在时,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很空很空很空.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世事沧桑、人间悲情究竟还有多少,我们读了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书,为什么总是会有空白将心窗蒙蔽?为什么总是会有意外在暗影下曝光?仅仅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勤奋吗?  相似文献   

18.
传统媒体总是以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我们常常发现传统媒体没有出现在它应该在的位置。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相似文献   

19.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退役中校军医,完全应该得到妥善的安排,然而,我们的安置办就为什么那样难?邓盛华体谅国家安置的难处,固然精神可嘉,尤其是自谋生活去收捡破烂,更是超凡脱俗。但是无论是军转办也好,邓盛华本人也好,这样做是否恰当呢?我们天天讲节约型社会,然而,这人才浪费上的奢侈,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