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屡屡曝光的各种突发事件格外引人注目,而这一系列事件中,传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每每被指认为是破坏“社会稳定”的“元凶”,如:北京2000年前后盛传一时的“打闷棍”传言;广西南丹透水事件、江西万载爆炸事件由传闻而曝光;2001年5月,四川省南充市盛传“罗小林黑社会集团报复杀学生”;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天津市的有关“艾滋病患者持针扎人”的传闻导致街市“行人稀少”;2002年4月江西九江市的连锁投毒案件引发各种版本的投毒传闻;今年的“非典事件”中“广州发生致命流感”和“北京封城”等传闻引发的市民疯狂抢购等等。…  相似文献   

2.
可怕的沉默     
四川省南充市5月以来发生了一系列凶案。消息在所有主流媒体的“平静”中以“小道”的方式传播着。在“小道”上,在消息的真实程度无法确认的时候,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克制对事件的关心,焦急,还有猜测。问题是,对于外界来说,无论怎样的焦急也只是焦急而已,可对南充市民就要严重得多:他们并不因为主流媒体没报道就若无其事。媒体上没有消息也不能说有关方面没有重视,事实上,案件甚至惊动了公安部,侦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5月29日,南充市召开了公捕凶案疑犯的大会。“现在好了,晚上又可逛街了,剩凉了”。作为一个市民,现在的想法可能是为受了“少数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谣言蛊惑而羞愧,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人报复县里不管他们,把自己的血液注射到西瓜里。” 自今年夏天始,这个谣言在河南省上蔡县广为流传,至今未散。 谣言起源于该县芦岗乡文楼村。 在这个距县城不过三里地的村庄,近3000人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中,并且已有十几人陆续死于艾滋病。 8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这个据称已震动高层并且还将震惊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诉肖夏林名誉侵权案(下称“余诉案”)的二审 结果已于2003年12月4日揭晓,原告败诉(这个结果与2003年9月5日一审判决的结果是一样的)。余秋雨是文化名人,打的是名誉权的官司,结果是未胜诉。这使我想起一年前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一案(下称“范诉案”)的判决,情况十分相似。范诉案是原告诉被告说他“赌球”,损害了他的名誉权;余诉案是原告诉被告说他做深圳的文化顾问,深圳送他一套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因此损害了他的名誉权。那么两案被告的说法是否属实呢?答曰,都是采自某种传闻。现在我们来看看法院是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5.
张勤 《新闻前哨》2004,(3):37-38
谣言的定义 对于谣言性质的判定,实际上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古今中外有很多学者对于谣言是什么争论不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定义。但每一个对于谣言的定义,其中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奥尔波特·波斯特曼:谣言“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的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证实其确切性。”纳普:“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他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记者就人才或人力资本这一21世纪的“第一资源”问题,走访了佛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罗小林。他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拥有新世纪人才就拥有新世纪,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是人才转型。记: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广播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回答。而人才问题又是大家普遍  相似文献   

7.
卞文阳 《青年记者》2017,(21):47-48
谣言,这个曾经人们以之为耻的“恶之花”,如今却成了舆论场上的“新时尚”.这是危言耸听吗?2017年以来,多次舆论纷争都和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相关联,如“聊城于欢杀人案”“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等,都有大量谣言产生、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害深远. 融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与危害 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①网络谣言,就是通过网络发起、传播、讨论、发酵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当人人都可在网络中发布信息时,谣言就成了信息场、舆论场中难以杜绝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伊始,记就人才或人力资本这一21世纪的“第一资源”问题,走访了佛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罗小林。他在交谈中突出强调了一个新的观点:谁拥有新世纪的人才谁就拥有新世纪,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是人才转型。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9日,震惊全国、余音未了的“4·20”体育彩票案终于有了一个结果,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章国新犯破坏生产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不过这不是最终结果:章国新当庭提出上诉。他的辩护人仍然坚持:“体育彩票销售不是经营行为,我的当事人章国新无罪。”。  相似文献   

10.
以自律解决微博传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3日,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就郭瑶假冒高铁遇难者家属散布微博谣言提出“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的质问,引发传媒业界的各种猜测.其实,应该问“造谣者的伦理底线在哪里?”因为,按照这个逻辑,央视编导赵安被捕了,我们就可以提出“CCTV的法律底线在哪里?”逻辑上显然不通.没有微博之前,很多虚假信息已长期存在于网络中,谣言并非微博特有的现象.只是微博平台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点击即可转发,使得虚假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亦让人感觉数量多了,其实未必.比起微博传播谣言的能量,微博的纠错能力和自净化能力更为强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宜再犯过去的错误,一出现某种传播新技术,就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以“堵”为主,结果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1.
王灿发  何雯 《青年记者》2009,(16):49-50
2009年7月5日晚上7点钟,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造谣煽动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该事件中,分裂分子利用新媒体散布大量谣言,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偶然在《新闻记者》读到余秋雨在唐宁新闻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以真实来弘扬道义》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因为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余秋雨说:“媒体之中的人有时候还不太注重真实。报纸是新闻媒体.大家把你当真实的源头(但是有的报纸却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谣言。政治上的谣言在我们中国媒体当中不多,经济上的谣言也比较困难,比较多的谣言是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这两个领域谣言特别多。” 确实如此,《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7日第2版刊登的“入选三甲被逐三峡,落标产品浇铸大坝”一文。存在严重失实,造成严重影响,又不得不…  相似文献   

13.
纠错三则     
绑架未必都是“噩耗”扬子晚报2007年1月20日《获救者家乡外劳多》的导语:“对于这个68岁的老人来说,这个好消息的到来,与当初的噩耗一样让人猝不及防。”句中作者把1月5日老人的儿子在尼日利亚遭绑架的消息当成了“噩耗”,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15.
赵芳 《新闻爱好者》2011,(20):135-136
关于"抢盐"事件,最早一条新闻出现于2011年3月16日凌晨2:36——搜狐网转载的《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开始抢购碘化钾》,说的是美国人抢购食盐的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似的,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也利用这篇新闻开始散布食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并且这个谣言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17日上午,全国各地开始发生"抢盐"风暴谣言能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也是有原因的,日本9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16.
人们虽然大都经过了普法教育,又有许多法律和法学词典可供查考,但郑重其事地误用法学名词者仍不乏其例。比如今年前3个多月笔者读报中发现的例子: 误用“罪犯”一词。因:“紧紧抓住歹徒……咬住罪犯的手不放”(1月2日人民日报四版《王立国斗歹徒英勇献身》)。“罪犯”的含义是:“被法院定罪处刑,而且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任何刑事案件被告  相似文献   

17.
一场空前的暴力事件,发生在2009年7月5日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以6月26日发生在广东韶东的一起以械斗为借口,新疆原女首富热比娅为主席的“世界维吾尔族代表大会”,利用网络制造谣言,煽动遥控“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她一手策划、导演了“7·5”事件。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一些法制类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公安机关已将三名罪犯抓获归案”、“检察机关已对犯罪分子某某提起公诉”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并无语病,但仔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着法律错误。 去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的刑事审判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重要转变,这就意味着,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只有在法院对其做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被称为“罪犯”。因此,在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期间,检察机关审查期间,对这些人只能  相似文献   

19.
一份判决书,满纸荒唐言。据新华社报道:一个横行乡里的“土霸王”,被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0年(合并执行20年),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时,竟减判为3年,并于宣判当日释放。山西省人大办公厅调查这个离奇判决,牵出了一桩部分法官收受巨额贿赂的“案中案”。从30年到3年,那判决荒唐得无以复加!这个恶行累累的“土霸王”何许人也?他叫周腊成,是当地巴公二村的村民,1984年从部队复员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党政一肩挑”了;1992年他还兼任了巴公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工业。以一个村支书的身份,向上“兼并”了镇委副书记的职…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21日早晨,许多人起床时推开窗户时,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也一如既往地在转动,传说中“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 刚刚过去的2012年,各种所谓“世界末日”谣言实在有点多:什么玛雅历法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天起全世界将黑暗三天;什么“一颗小行星将在12月21日撞上地球,毁灭一切”;什么南北磁极对换致地球毁灭;等等。事实已经证明,2012年12月21日这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谣言都不攻自破,人类生活一切依旧,所谓“预言”都不靠谱。但是在此之前,这些“预言”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出于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做出各种不理智的举动,如怕“全世界黑暗三天”,一些地方的人就拼命囤蜡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