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充实、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语文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握住语文知识和教材文本的言语形式两个基本点来创生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即借用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赏析、品味、运用和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但离开文本的语文教学无疑是缘木求鱼,势必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更是无稽之谈,文本教学说到底还是语言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教学,而关键词点拨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势必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充实、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语文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握住语文知识和教材文本的言语形式两个基本点来创生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7.
黄承德 《考试周刊》2013,(13):39-39
语文教学是用语文教材来教学生求知,语文教材无非也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生不需要教师教。从这一层面上去理解,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受益终身。在培养中学生学习自主性上,可以从构建愉快的语文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以及抓好学生在课前对文本的预习这些环节来着手。  相似文献   

8.
文本有其"原生价值",但一旦选入语文教材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方向,也是"用教材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  相似文献   

9.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站在教师、学者与读者的立场,指导学生细腻深入地感知、阐释、品味文本。换言之,教师应当从“教”、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袁东顺 《语文天地》2011,(12):45-47
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文本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是典型的"教教材",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结果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它们的语文教学价值呢?我想厘清这个问题,执教者至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理清神话和神话文本的概念;二是明确及落实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研读小学阶段的几篇神话文本,我认为小学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达成:复述课文,把握故事之情节;品读想象,感悟文本之神奇;分析人物,体认民族之精神;补充材料,感受母题之源头。如此,才可领略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堂“教什么”透视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学语文教什么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文本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不确定、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等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文选型教材教什么难以确定,助读系统教什么指向模糊,课程标准对教什么规定模糊。为此,我们需要从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教什么的根据;梳理不同文体的特点,为教什么寻求理据;根据小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形成教什么的动态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5.
刘红 《成才之路》2013,(21):60-61
自我县实施教学案教学以来,语文教师备课出现浅层化,对文本的解读趋向于表面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审读教材、深读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课改,与文本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都是教师钻研教  相似文献   

16.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17.
教材在我国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材文本是多主体意志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教学意识.我国教材文本多为文选型,在新结构中文本具有新的特征与意义,与原文本存在一定的张力.教学功能上,教材文本具有引发与示范的功能.教材文本的特性与功能相互依存,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的实践形态.教学中核心文本带动群文阅读,教读、精读促进文本细读,对话交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既是现代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新课程语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解读教材就是发掘教材、利用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与教材融合的过程。要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教材,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这样,才能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蕾 《辽宁教育》2011,(9):45-45
一、用教材教语文,以文本为媒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用教材教语文,是建设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教材,即教学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