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初二几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本中介绍了四种:边角边 (SAS)公理、角边角 (ASA)公理、角角边 (AAS)定理和边边边 (SSS)公理 .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在判定全等时,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边” (HL)定理。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HL”定理的条件应属于“ SSA”判定条件,而众所周知,“ SSA”是不能用来作为判定任意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出现了这样的疑问和困惑 .下面将从三角形作图的角度浅析“ SSA”条件不能成为判定定理的原因,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 .  已知:线段 a、 b,…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1):60-61
在线段及角是否相等的判断方法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十分常用。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包含"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AS(角角边)"及"ASA(角边角)"等四种,而在判定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时,还包含"HL(斜边、直角边)"。众所周知,在对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进行判定时,无法将"ASS(角边边)"作为条件,但是对于为什么却不甚了解。实质上,"ASS"也可用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但是并非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适用,有一定限制条件存在。对此,本文就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ASS"条件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4.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和“AAS”.从三角形的边、角中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判定全等的难点,怎样寻找条件呢?  相似文献   

5.
施克全 《成才之路》2014,(24):86-86
初一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学习一个判定条件时,感觉有所收获,在学好所有的判定条件后,再来做三角形全等的练习时,就感觉无从下手。针对以上问题,最好的策略是提炼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全等是几何的基础知识,判定三角形全等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边角边”公理中的角是指两条对应边的夹角.例1如图1,BC=CD,∠B=∠ACD,试问△ABC和△ACD是否全等.有些同学说是全等并这样证明:在△ABC和△ACD中,∵AC=AC(公共边),∠B=∠ACD(已知),BC=CD(已知),∴△ABC≌△ACD.上述证明是错误的,因为∠B不是AC和BC的夹角,故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评注:例1说明,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判定条件的顺序性.如在例1的△ACD和△ABC中,其条件分别是“SAS”与“SSA”,即条件是分别相等,并非对应相等.2.要注意分清“角…  相似文献   

7.
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通过引导在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之上自然地过渡到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上来.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6个要素,这几个要素又应该怎么来选择,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探索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命题:SSS,SAS,ASA,现行教材作为定理,在教学中大多只用画图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定理的发现过程,没有更一般情况下的说明,学生半信半疑.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教材是用"硬塞"给学生的预备定理为推理依据,或只用实验方式让学生经历定理的探索过程,缺乏真凭实据,学生很难接受满足这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的事实.如何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的判定方法确信无疑呢?以下是我的尝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几乎在每份中考试卷中出现.其解题的核心是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再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为帮助同学们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实质,本文从一道中考题进行延伸,探索一般类型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其中(A)和(B)选项显然不对,因为三角形全等必然应该有边对应相等的条件,而(C)选项仅有一条边对应相等又无法确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因此,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选择了(D)选项,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复习时提问的有效性不强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HL)》一课时,为了解学生已有的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SA AAS SSS)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新课题的学习.这样  相似文献   

12.
4构造几何反例的两种常用方法 案例4在一节关于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复习课上,某老师曾这样告诉学生:“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个: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SSS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ASA,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相似文献   

13.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对应”的思想贯穿始终.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部分(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是学习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重要基础;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学习的重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难点;正确迅速地寻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关键.下面就如何学习全等三角形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尤其重要.因为以后大量的几何问题将转化为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而且几何认证的系统训练也从这里开始,所以同学们不仅要透彻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而且要掌握几何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衡 《初中生》2008,(9):26-29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或角相等,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解题的关键往往是根据条件找到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得出结论,下面介绍几种寻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平面几何的基础,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平面几何教学的关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进行推理论证的最佳时机,又是帮助学生建构稳定、科学、合理几何认知结构的起点.因此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语言、表示方法,能够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在全等三角形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知识,为后继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初中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那么,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呢?为正确使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要根据题目条件,做好以下三点.一、看图形首先由题设和结论认真分析图形,准确、迅速地找出所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如果遇到复杂的图形,可以从中分离提取出“基本图形”加以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三个类型:(1)平移全等型.图1所示是较简单的一种平移,即由对应相等的边在同一直线上水平移动所构成的,因此该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是由同一直线上线段的和(或差)证得.(2)对称全等型.其特征是一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翻折成另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主要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这就是说,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而且其中至少要有一个关于边的条件.我们又知道,满足“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是不是满足“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呢?  相似文献   

19.
<正>浙教版《数学》(七下)中"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内容,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清楚",但到解题时,题目看不懂,已知条件不会用,解题无从入手.事实上,有不少问题不是太难解答,主要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存在着惰性.本文以此内容为例,探索学生中存在思维惰性的表现,以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初中阶段图形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就是全等,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又是引导学生学会演绎证明的重要内容.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回归知识起点,总结归纳,更好地寻找解题方法,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