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材料可乐瓶一个,橡胶塞一根,薄膜一块,玻璃管一支,用有机玻璃制作的带有指针和刻度盘的简易支架一个。3制作方法把可乐瓶去底,然后取下瓶盖,将瓶盖磨去顶部,套上橡胶膜,盖到可乐瓶上,盖紧。将适当的橡胶塞打孔,插上玻璃管。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可乐瓶的瓶口上。注意:玻璃管与胶塞之间不能有水流出。最后将可乐瓶组装在简易支架上。4使用方法向可乐瓶玻璃管内注水,可看到指针向上偏转;拔下玻璃管,水流入可乐瓶中,指针向下偏转。5实验装置的特点及用途此实验装置用于小学科学第六册《水的压力》课堂教学演示及课外学生探…  相似文献   

2.
一、会“跳舞”的硬币 将一个装生理盐水的空瓶子,敞口放在冰箱内冻一下(或用冷饮之类的液体浸泡一下),取出后把瓶口弄湿,上面放一枚硬币(或表面平整、形同硬币的圆金属片),然后将瓶子放进热水盆内,稍等一会,瓶口的硬币便一开一合地运动起来,能持续好一会儿。 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实验器材:烧瓶、有喷嘴的玻璃管或细口径玻璃管、带孔橡胶塞、水槽、热水、红水。 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2.将玻璃管吸满水(红色更好)后,用食指  相似文献   

4.
材料 :矿泉水瓶两个 (一粗一细 ) ,粗瓶去掉锥形体部分 ,细瓶去底 ,留上面大半截及瓶盖 ;乒乓球一个。1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1)往粗瓶内注入大半瓶水 ,水面上放一乒乓球。(2 )用拧紧瓶盖的去底空瓶将乒乓球罩住后 ,把空瓶压入水底 ,可看到瓶内水面及乒乓球比水槽水面低。(3 )将瓶盖拧松 ,瓶内水面及乒乓球慢慢上升 ,水面升至与水槽水面相平。(4 )再次拧紧瓶盖后将其慢慢向上提 (不能提出水面 ) ,这时瓶内水面及乒乓球高出水槽水面。2 水的压力实验(1)往粗瓶内注入半瓶水备用。(2 )拧掉细瓶瓶盖 ,瓶口朝下直立 ,放入乒乓球 ,慢慢注入大半瓶…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往玻璃管注水银容易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不安全,而且玻璃管易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细透明胶管代替玻璃管,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良好。一、实验器材制作(如图1)1.底座:25cm×15cm(木板)2.立杆(木标尺)110cm×4cm×2cm3.木斜杆(附铁片夹)110cm×4cm×2cm4.转轴(带螺母的螺丝固定)5.指针(30cm×0.7cm铁片)在竖杆上下可移动6.250ml葡萄糖瓶7.透明细胶管110cm8.废油笔芯9.注射器(10ml)图110.细胶管11.排气阀二、水银瓶制作1.向瓶内注入适量水银,将细玻璃管、油笔芯插入胶塞,然后塞好瓶口。2.在胶…  相似文献   

6.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 ,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钟罩 ,或市场上又无供应 ,我们可以用如下装置来完成此实验。制作材料 :广口瓶 大烧杯 单侧有孔橡皮塞 燃烧匙  90°玻璃管 软胶管 直玻璃管 弹簧夹 橡皮筋 5条等制作方法 :(1)在广口瓶内装入少量水 (最好是红色水 ) ,把剩余的容积用 5条橡皮筋均分成五等分。(2 )瓶口配一带有燃烧匙和 90°玻璃导管的橡皮塞。(3 )将 90°导管的另一端用软胶管与另一直玻璃管连接 ,并夹上弹簧夹。(4 )烧杯内装入水 (最好是红色水 )。(5 )如图 1连接装置。图 1实验方法及原理 :(1)在酒精灯上点…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8.
将一小段细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软后弯成V形,成一连通器(也可采用透明细塑软管弯制),在里面装上色水。可看到连通器内的水柱在静止时两边液面平齐(成一小压强计)。实验时用一段玻璃管(其它空心细管也行)对着V形玻璃管的a端吹气。由于a端玻璃管口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V形管的水柱向a端移动(可看到V形管里a端水面明显高于b端)。如果使劲吹,则可看到a端玻璃管口有细水珠(“雾”)喷出,如图1所示,并可将V形管里的水全部吹完。此实验可说明喷雾器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巧制溢水杯     
初中物理第一册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有一重要仪器──溢水杯。课文中所用的溢水杯生产工艺较复杂,市场上难以买到。为此,我们就地取材,自制了溢水杯。制作方法取一吊液瓶,小心去底,并去掉铝封盖。用酒精灯烧制一根“■”形空心玻璃管,冷却后,将玻璃管装到吊液瓶中,用橡皮软塞封住瓶口而成(见图)。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溢液管口下置一个烧坏,向瓶内加水,使水面略高于上管口,让高出管口的水从管中溢水流入烧杯中,倒去烧杯中的水后,即可进行课文中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这种自制溢水杯的优点,首先是就地取材,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高橙瓶是透明的塑体,用它做物理实验,具有容易制作,不易损坏,便于观察等优点。笔者用此做了许多实验,现介绍十五种,供参考。 一、演示反冲运动 取一只胶塞,用打孔器打一个孔,孔中插入一段内径较粗的玻璃管,然后塞在瓶口上。用两段铁丝绕在瓶上,并在伸出端弯上钩。取一段5—6米长的8号铁线,同时在铁线和挂钩上涂上蜡,以减小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12.
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对辐射热吸收本领强弱的比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一种是通过对黑白玻璃瓶同时加热,观察在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与瓶相连的玻璃管中液珠移动的快慢;另一种是在黑白玻璃瓶的外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粘结火柴梗,通过观察火柴梗在瓶子受热时掉下的先后顺序来比较瓶子对辐射热的吸收本领。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图(图1) 2 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做喷泉实验要用圆底烧瓶、带尖嘴细玻璃管及止水夹的胶塞、烧杯、铁架台;实验室还要制取氨气等。所用发生器体积大,需要的气体量多。本装置仅用1支15mm×150mm小试管,再配1个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直接用氨水中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省去了制取气体等步骤,整个实验只需1min。  相似文献   

15.
一、装置的制作把一根直径为9—10毫米的玻璃管截成250毫米长,用喷灯将一头拉细并封死.给玻璃管靠近拉细的部位放在喷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旋转,待玻璃红软后,两手慢慢向中间推挤,使玻璃逐渐加厚.然后吹起一个直径约50毫米左右的璃玻球.用同样方法,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也吹起一个直径约50毫米的玻璃球.在两个玻璃球的中间位置,用喷灯打一小孔,将小孔放在喷灯上加热至红  相似文献   

16.
按高中物理第二册(甲种本)第99页图5—7的装置,来进行演示时,实验时间长,仪器多(用真空罩和电动抽气机),并且宜在实验室内进行.我们所用的方法,简单易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在250毫升的平底烧瓶内装入热水,使水面接近瓶口.然后用胶塞塞 住,将30毫升(或50毫升)的医用针筒的针头插入瓶内,抽出瓶中的空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便可看到热水沸腾起来,这说明外部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就降低.反之若再将抽去的气体重新压入,则可  相似文献   

17.
小经验     
小经验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沿村小学吕兰英五年级自然课本第三册《二一.水力和风力》一文,第一个实验:把水杯里的水倒在小水轮的叶片上,使水轮转动,胜以实验水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教学中我发现:用杯子不如用茶壶或雪碧瓶子。水杯里的水少,口太大,如果倒得慢...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碘升华的实验要用到密封玻璃管。笔者经过实践,自制了碘升华密封玻璃管。使用后,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选用18mm×180mm的薄壁硬质试管,在距试管口约3cm处用酒精喷灯加热均匀、拉细,冷却后从试管细口加入1小药匙研碎的碘晶体,再把试管细口部分放在酒精喷灯上加热烧红  相似文献   

19.
以Ag-煤渣做催化剂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反应快速。为防止污染空气,我们增加了简易吸收装置。一、仪器试剂氧气贮存装置、具双孔塞广口瓶、10×250mm玻璃管、酒精灯、小塑料瓶(眼药水瓶)、石棉绒、细铜丝、浓氨水、CaO、CaCl2、1...  相似文献   

20.
氢气和空气混合爆鸣,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甲烷和空气混和爆鸣,以及其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和爆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做氢气和空气混和爆鸣,使用大型号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所制气体通入倒置的爆鸣筒内(爆鸣筒用铁罐头盒或蜡纸筒代替,在筒底开一小孔作引爆孔,通气体时用手指堵住引爆孔),估计通入爆鸣筒内的氢气已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时,用火柴在引爆孔附近点燃引爆,爆鸣筒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要预先用两塑料瓶(透明或半透明)分别收集满氢气和氯气,然后,将两集气瓶口对口地对着,抽去瓶口间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氢气和氯气充分混和。再任取一瓶混和气体,盖上塑料片,在离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强光照射引爆,塑料片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爆鸣,操作方法与上述实验基本相似,都没有专用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