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在数字时代已变得无处不在。美国人利用各种设备,通过各种平台获取各种形态的新闻。通过某种专一的技术去作某一新闻机构的忠实听众或读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占压倒多数(92%)的美国人平常每天通过多种平台来获取新闻,包括全国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收音机与全国性报刊。约46%的美国入说他们一般每天都通过4到6种新闻平台来获取新闻资讯。只有7%的人说每天只使用一种新闻平台。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0,(8):30-37
话题一:传媒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精神以及新传媒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徐炯: "智慧立报"与报纸重生 在报纸面临多媒体时代挑战的情况下,报业的发展面临非常大的困境,报纸报道发生性新闻的功能已被电视、网络夺走,报纸已不是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  相似文献   

3.
在报业的灰暗时代,国外的调查数据却带来了一些亮色:美国多数人仍依赖报纸获取新闻和信息;多平台策略增加了人们查阅新闻的频次;多平台策略让广告到达率更高、更有效.此外,平板电脑促进了新闻的深度阅读,多平台策略深化丰富了新闻报道……数字化时代人们仍能认识到传统新闻业的价值,同时报纸等媒体也在创新、融汇新技术,通过新的平台获取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14,(8):20-20
对美国报业来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数据表明,目前仅有不到30%的美国人通过报纸来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互联网已将报纸远远甩在身后,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耿磊 《新闻战线》2015,(7):84-87
在移动互联时代,报纸媒体将受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影响。对于移动媒体终端的争夺,将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本文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具有全美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形式、新闻生产、发行渠道及新闻价值生成四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尧 《新闻前哨》2020,(1):53-54
人类进入融媒体时代以后,主要依赖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速度的提升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快捷获取,传统新闻报道因此发生巨大变革,报纸媒体遭受革命式的冲击。作为报纸编辑,应正确认识报纸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受到的影响,积极探索编辑工作改革措施,以提高报纸新闻编辑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项新的调查显示,约有70%的美国人已基本脱离通过传统报刊杂志获取新闻和信息,而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转向互联网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8.
高春梅 《青年记者》2016,(28):52-54
移动互联网给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新闻客户端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达77.8%.① 报纸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和特点 1.各地纸媒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领跑纸媒新闻客户端 2014年,报纸掀起转型高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性大报推出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界面”“浙江新闻”紧随其后.2015年,这一高潮不断延续,纸媒密集推出新闻客户端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9.
王文娟 《今传媒》2016,(1):32-34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形式,把视角聚焦到平民身上,提倡人文情怀,用平民化的语言,讲述民生方面的内容.随着互联网和其它新兴媒体的兴起,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报纸需要不断完善其内容和形式,民生新闻就是一个突破口,报纸上的民生新闻该怎样顺着潮流发展,扬长避短,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本文呼吁各报纸吹响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的集结号,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第1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上网目的主要为了获取信息,其中74.2%的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看新闻。根据2004年12月21日公布的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近年来美国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受众数量都出现下降趋势,惟独网络一枝独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其中20%的人每天通过上网获取新闻,这个比率比2002年增加了5%。  相似文献   

11.
肖明超 《声屏世界》2012,(8):134-13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取代报纸成为大多数人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媒体,因为网络相比报纸在时间上更加的及时,表现形式上也更加的丰富。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实时的资讯获取。传统的门户也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新闻客户端成为各个门户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布局,网易、腾讯、搜狐、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先后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移动终端上的门户新闻客户端也开始战火横飞。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发展让媒介无处不在,形式多样,人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收看收听新闻,也可以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手机APP了解新闻.融媒体,即聚合多渠道媒体资源,打破传统发布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发布形式,"内容为王"始终不变,因此,记者苦练内功仍然是这一时代新闻工作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实现全球化普及,在这一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也因此对于社会中的新闻事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更广泛的获取渠道,甚至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已经和网络媒体息息相关.在融媒体时代下,人们每天接触的新闻内容和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新闻获取途径和新闻内容,对于新闻信息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也对新闻记者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便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探讨电视民生新闻记者所需要具备的新技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7月的报告《数字时代,美国新闻消费者的态度和习惯调查》显示:2016年,只有1/5的美国成年人会通过报纸获取新闻;相较于报纸,81%的成年人通过在线平台获取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美国纸媒的经营风险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报纸上刊发的新闻同互联网等媒体相比,往往成为旧闻,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各家报纸纷纷在包装、策划、独家报道、深度新闻上下功夫。《生活报.三江版》除在新闻版面下功夫外,还在副刊版面增加新闻性,用时评、叙事散文、  相似文献   

17.
安尚勇  李燕 《传媒》2019,(1):62-63
据2017年9月尼尔森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Fox News、CNN、MSNBC三家媒体在黄金时段的平均收视率整整下降了8%。但稍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受众规模有所减小,但盈利收入却上升了4%。此外,报纸发行量下降3%,广告营收也随之下降近4%。目前美国报纸总营收额不及十年前的一半,日发行量更是下跌了近20%。另据2018年6月皮尤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五成的成年受众会通过脸书平台获取新闻信息,社交媒体依然是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亮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纷纷发展起来。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平民化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增加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方便性,然而,自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存在虚假新闻信息、低俗信息泛滥、媒介审判现象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探究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找出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刚 《新闻记者》2000,(9):46-47
互联网在新闻采编中应用的普及对传媒业产生了一百年以来最大的 影响。对纸质媒体而言,其革命性在于影像的即时传播成为可能。丰富多彩的照片,强化了纸质媒体的视觉冲击力,美化了报纸的面孔。读者和记者惊呼:“读图时代”来临了。作为国际新闻编辑,感同身受于互联网带给自己媒体的巨变,我深切体会到一流的国际新闻照片对报纸质素的飞跃提升之重要。 一、告别新闻图片的饥渴时期 1994年,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我接触的第一批国际新闻照片出自天津日报社电讯组暗房。那时,新华社向全国报纸传发的照片是由北京通过电讯传输途径传感…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11,(9):79-80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使新闻信息的来源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需要改变的是信息获取方式。新媒体人应当运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视角,通过全面获得全国、全球的信息来定位报纸想要获得的信息,并且从观念和信息整合上改变采编方式,做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所不可取代的报纸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