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间力量的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政府的触角也越来越从微观环境转移至宏观领域,同时社会的变迁促成了市民社会的生成和社会治理理论的形成,这些理论又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政府的行政管理、市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公民实行自治管理的过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作为其中的内容亦体现出了某些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治道变革之需要。国家在长株潭设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蕴含着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转变职能的意图。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一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使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有非赢利的社会团体和赢利的经济组织,形成长株潭区域政府与公民社会、经济组织共同治理的公共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式,同时信息社会之下政府的治理也必然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对于我国政府来讲,当前的政府治理面临着信息社会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两种社会背景的交织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公民社会的崛起,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政府必须要进行治道上的变革,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同时及时地调整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民主行政社会构建中的多元共治,是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归属。政府中心主义治理模式根植较深、社会组织自治能力尚且不足、公民参与精神与参与理性欠缺和行政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是我国民主行政社会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行政化民主改革深入发展,实现民主行政社会构建的多元共治,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形态、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也出现了多方位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垄断行政体制正在逐渐弱化,政府的行政行为也在不断调整,需要重塑新型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从行政法的理论视域来看,行政自治的核心在于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体现出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参与权和行政自治的问题。为此,本文重点分析行政参与自治权的行政法理论基础、价值地位及其现实社会中的实现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人员的个人伦理自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人伦理自主性是指当组织的目标偏离了公民的期待和公民的利益时。行政人员必须划分自己对组织的责任范围来保证对公民的责任,提倡个人伦理自主性。而强调个人伦理建设的意义,个人伦理自主性的培养则有赖于行政人员的个性、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政府组织本身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是政府行政职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中如何体现社会公平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行政管理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解构与重构:从新公共管理视阈看公共教育管理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盛行的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传统教育行政范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生动的表征,在于重新成了公共教育管理三种主体关系,即作为行政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经济主体的市场以及作为民主主体的公民社会的关系再造。对于教育与市场、学校、国家政府以及公民社会之间的内外部关系认识,也随之产生了内在功能性解构和外部条件性重构。  相似文献   

9.
论服务行政的理念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建立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服务行政理念的提出是后工业化时期政府管理变革的结果。新的服务行政理念的基本意涵是遵循“顾客至上”精神、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民”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摸式,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实现这种新型治理模式需要有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着力点是形成政府行政与基层公民社会二者之间良性互动合作模式,而政府行政与基层公民社会良性互动合作模式的构建是以发展非政府组织为互动合作新力量,以社区建设为互动合作新平台,以开展公共服务为互动合作新领域,以实现政府善治为互动合作新方式的.  相似文献   

11.
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是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即政府始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对中国实现善治目标有很大影响。当前政府在公民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种“工程师”的角色,一方面要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手段培育公民社会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转型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职能转换与社会治理创新逐渐成为热点与焦点。在这过程中,迅速崛起的民间组织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不可忽视,它是实现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良好纽带,是维护民众利益、承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治理民间社会的重要非政府实体,功效甚大。同时,由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与社情,其发展也面临诸多内外的功能性困境。如何克服这些困境,最大化发挥民间组织在城市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完善中国特色城市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公共治理理论是后工业时代从“政府中心”向“公民中心”转变的公民治理理论,提倡政府、市场与社会各方协作互动。回顾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展望其未来趋势与前景,农村社区体育在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方面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以农村社区体育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因而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善治是一种立足于公民社会,探究治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建构一个什么样组织、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以及如何最大效能地提供最好公共产品和最优公共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政模式。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善治,而我国的善治在当今必须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李蕾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126-12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成熟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合理化因素,树立人本精神,明确政府在服务中的主要角色与职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共同治理的和谐新格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公务员为公民社会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治理理论批评了"新公共管理"效率至上的倾向,转向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更为关注教育的公共性,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善治"迈进的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正在不断强化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打造教育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达成公共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交通状况的探讨,结合相关碑刻文献,认为该地区的交通管理具有官民一体的管理主体、丰富多样的管理对象及习惯法的管理方式等特征。研究该地区古代交通管理有利于借鉴传统交通文化的有益部分,更便于探寻乌江流域地区的发展规律,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维持社会正义,稳定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关系是居民的基本偏好。社区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过程,正是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还是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看成是一种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比地方政府范围更大的对话空间,实践证明,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减少社会的等级关系,增强公民社会的自治能力,降低社会的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