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经意的话,成了现实不谦虚地说,我是有一些艺术天赋的。初中时,我就通过了钢琴九级的考试。我还爱好写作,获得过“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还是中国少年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的副主席。父亲在广电部门工作,也许是受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传媒人。高二刚开学时,我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消息,我对一旁的父亲说:“说不定我将来会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当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后来竟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2.
他的笔法犀利刚健,而写作本书时,用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说,是"用刚毅之笔写出温柔之爱"。这本怀念父亲的感性之作,获得了2013年台北书展大奖。作者的父亲不苟言笑,四分之一的人生在战火中流离,每一天都被死神从背后追赶。这些往事,却从未成为父子交谈的话题。父亲和儿子之间,淡淡的、冷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缩影。作者的儿子出生后,他也随着儿子叫父亲"爷爷"。他在本书自序中说:"我在我儿子身上偶尔不经意看到我父亲的身影时,常常会心中一惊:那不是隔代遗传;他是爷爷,却宛如父亲,是我在眷村十八年跟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38页中一道病句修改题里的标点令人疑惑.此题是: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其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间没打"、".随后,我翻阅了人教版的中学教材也是这样,可是一般报刊杂志遇到此情况时却大都打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不会是人教社一时的疏漏吧.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把自己的困惑及个人见解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蒯福棣老师,没想很快收到了回信,她在信中说:  相似文献   

4.
<正>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是一篇常读常新的励志经典,是伴我一路前行的精神食粮。主打文章《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所写。是时,梁启超耻于西方列强对中国"老大帝国"的污蔑性称谓,愤于清政府媚外卖国之行径,痛于部分国民颓废的悲观情绪,纵笔不束,写下了这篇"激民气之暗潮"的震古烁今之作,以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全文给我影响最深的当属最后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相似文献   

5.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说被别人借去了,但当班主任的儿子跑来向他借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6.
知道“父亲节”是在去年放寒假时。那天,不经意地拿起这本杂志随手翻看,忽然,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的视线:“说吧,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  相似文献   

7.
面对"敌意"     
记得那是在一年前的家长会上,我与何源芝的父亲在教学楼的过道上相遇,他热情地同我打招呼,并主动伸出手来欲与我握手,可就在这时,一个我较熟识的家长在背后叫了我一声,我立刻转身同他攀谈起来,不经意间冷落了何源芝的父亲,而我当时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8.
话说"教孝"     
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陆陇其,当过上海嘉定知县.一天,有位母亲告儿子不孝,其子被传到县衙.陆陇其见是个少年,便对其母说:"让他留在我身边当小僮,再慢慢开导他."陆陇其是个孝子,每日晨起恭立于母亲房门外,待母亲起床后,即送上洗漱用具,再送茶水请母亲饮用.午饭时,陆陇其又面带笑容给母亲夹她爱吃的菜;等母亲吃饱后,他才吃母亲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这样.母亲身体稍有不适,陆陇其便守候在床边,通宵服侍.那位少年跟随陆陇其数月,耳濡目染,思想触动很大,深为自己的不孝而内疚.一天,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要求回家.陆陇其说:"你们母子失和,为何还要回去呢?"少年流着泪答道:"过去小的不懂事,如今亲眼见到大人尽孝道,敬母亲,我已后悔极了."后来,这位少年也成了有名的孝子.  相似文献   

9.
我是"左手"     
三岁时,女儿常常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爸爸,我还要听,你再给我讲两个故事". 四岁时,女儿常常拖着母亲的手耍赖:"妈妈,我还想玩,你再陪我玩一次游戏."五岁时,女儿常常缠在父母腿边哭闹:"我,我还想看一会儿动画片."六岁时,父亲对女儿说:"爸爸为你请了一个辅导老师,你要学会弹钢琴."七岁时,妈妈对女儿说:"绘画最能陶冶人的气质,妈妈明天带你去少儿美术班报名."八岁时,父母对女儿说:"学习千万不能落后,周末浪费了可惜,明天你去上补习班".  相似文献   

10.
9岁能详细说出火箭核动力原理;12岁进入戴维森天才学院;14岁成功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成为世界上完成核聚变实验最年轻的人,并受到奥巴马总统的亲自接见.这位"玩核"少年名叫威尔森.面对媒体记者,威尔森说:"是父亲,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生日时,爸爸送我起重机 威尔森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亲肯尼斯是可口可乐工厂的装瓶工,母亲是家庭主妇.肯尼斯虽然对科学一无所知,但是,他却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对儿子那可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1.
正拉瑟上中学的时候,想参加学校的篮球队,父亲则建议他报拳击队,并对他说:"我从来没想让你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我只是想让你学到拳击精神。"一年后,拉瑟对父亲说:"在拳  相似文献   

12.
我是北京机务段的一名高铁司机.我1988年参加铁路工作,1994年12月考上内燃机车司机,2007年6月,在全段3000多名司机的选拔竞争中,以优异的成绩,光荣的成为中国首批高铁司机.多少年来,我和伙伴们曾无比地羡慕国外的高速铁路,总感觉那是一个遥远的梦.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这个梦就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3.
父亲有一辆"老爷车"--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大"金鹿".听父母说,它几乎是和我一块来到我们家的.  相似文献   

14.
一封"差生"的来信前一段时间,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署名"孤独落叶"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也是《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的忠实读者。我很早就想给你写信了,但我一直没有勇气。但今天,我被这种让人无法表达、也无法说清的心情搞得情绪低落,使我拿起了纸笔, 写起了我生平给你的第一封信。希望你能够帮帮我,让我摆脱孤独寂寞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时代》2012,(10):15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点评书系(第一辑)现代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哪个少年不渴望远方?因为梦想总在路上。这是一本关于少年的"梦想"和"成长"的书。少年总是在路上奔跑,追逐着梦想。和父亲出门远行,少年看到了远处的山,看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父亲出远门,少年爱上了父亲厚重的歌声,远远胜过吹笛人的清脆笛声;和父亲出远门,少年接过了父亲的长鞭,沉甸甸的鞭子便是父亲沉甸甸的爱,从此,少年渐渐长大了……这是"中国成长小说之父"老臣关于男子汉形象的深刻解读。是男子汉,就出远门吧!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家长就是孩子心灵的雕刻师。孩子,特别是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就像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 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奈.生在朱门与草户,由得人选择吗?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辈子之奋斗所得,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童年的比较是无法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及剧场导演。少年时,他迷恋文学,尤其崇拜萧伯纳,立志要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如痴,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天,做裁缝的父亲把德品特叫到面前,笑着问:"现在这样,你感到快乐吗?"德品特认真地回答说:"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高兴地说:"儿子,这说明你已  相似文献   

19.
眼神     
一次又一次,我已记不清,这是第几回看到那个令我恐惧却又熟悉的眼神了.我的爸爸,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并不会像其他父亲一样责骂子女,更不会大声呵斥、责罚我.但是,如今父亲的一个眼神,令我心情异常沉重. 像往常一样,父亲来接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不经意地问起我最近的成绩.糟糕!我的心好像被提到了嗓子眼,这次的成绩一般,比起上次已有很大进步了.但离父亲给我定的目标,还差得远了.我两只手死死地攥着衣角,脑门上冒出了一丝丝的冷汗,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正当我犹豫不决时,父亲的一句话将我打到了谷底——"又没考好吧?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一个汽车广告,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画面中,年轻父亲神清气爽地开着车,行驶在绿荫下的蜿蜓道路上,旁白说:"我是当了爸爸以后,才开始学习当父亲的."很多人一边看广告、一边猛点头,完全认同这位父亲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