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云清 《中小学电教》2010,(10):154-154
<正>不知是谁说过,"家庭和孩子之间有墙隔着,老人和孩子之间有梦隔着,人与人之间有谜隔着。"初为班主任的我,在几十天与学生的交流中参透了这句话的喻义——那就是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心灵之谜的最佳猜测者和保护者,如何把握这一度,酸甜苦辣耐我寻味……  相似文献   

2.
王风英 《家长》2012,(Z2):92-93
原本是一面"诉状墙",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一面色彩斑斓的"爱情墙"。那年,他23岁,她22岁,经人介绍,他们相识了。婚前,他们也和大多数情侣一样缠绵。然而,他们结婚还不到半年,便闹得不可开交。每次吵闹都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究其原因,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似文献   

3.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富有前瞻性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思考,在广泛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成果基础上,明确提出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拆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这"四个拆除"教育思想,科学揭示了创新人才培养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无论对过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还是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老师的理念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主题墙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之间近距离接触、交流的平台,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可以积极互动并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是至关重要的。本学期,我们以主题墙面创设为切入点,针对为什么创设主题墙、为谁创设主题墙  相似文献   

5.
按教育改革规律办事,要正确处理好"谁来改"、"改什么"和"怎样改"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谁来改"上,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什么"上,要正确处理改革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这四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怎样改"上,要正确处理"经验—合理策略"、"权力—强制策略"和"规范—教育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下课铃已经响过了,我坐着没动。靠走道外侧的冒黎也没动。冒黎是优等生,同学们却都叫她"冷酸灵"。冷:对谁都是冷若冰霜;酸:说话尖酸刻薄;灵:脑袋瓜子灵,成绩特别好。冒黎是我的新同桌。我的新座位,一侧是墙,一侧是冒黎。要离开位置,必须要冒黎先让开。同桌第一天,我对冒黎说:"我想去厕所,  相似文献   

7.
<正>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关于教与学的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怎样来看待不同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为了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记忆、接受、模仿"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排斥必要的"记忆、接受、模仿"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式之间从来没有谁主谁次的问题,一个教师在课  相似文献   

8.
狗事     
正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呜!"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  相似文献   

9.
创设幼儿园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师幼互动,让主题墙"说"起来;幼儿参与,让主题墙"动"起来;提供材料,让主题墙"活"起来,使幼儿不断地在与主题墙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探索、积极地创作,从而身心愉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在房子的四周种上小的花树,来代替墙,使环境显得美丽安静。有些人,在高高的墙上安上铁丝网和碎玻璃,怕小偷儿爬进去偷他的东西。假如,世界上没有墙,邻居们就可以互相照顾。有了墙,人和人之间,就好像隔了一道鸿沟,“老死不相往来”。以前,我们家门前,本来一眼就可的远山,但是对面的服装厂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觉得又黑又讨厌。假如没有墙,那该多好啊!同学与老师之间不能像朋友一样,是因为有“墙”;同学朋友之间不能像亲姐妹兄弟一样,是因为有“墙”;邻居之间不能和睦得像一家人,一样也是因为有“墙…  相似文献   

11.
从字形讹变、词语生成的角度,论证了《晋书》所引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中"墙岸"当系"墙宇"之讹。同时,根据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特点与词语构成的方式,阐述了"墙岸"一词的生成机制和构词理据。还结合"墙岸"出现的语境,发现"墙岸"一词义项有三个;《汉语大词典》中,"墙岸"释义不全,应据此补订。  相似文献   

12.
<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当然婉约清明,但谁说"万尺朱墙临大道"便毫无风韵?江南女子素手朱弦共话桑麻清丽非常,但谁说北方女子策马扬鞭便毫无风情?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北京的美,灿若繁星。我的妈妈是个纯正的北京人,我的姥爷姥姥至今还住在胡同四合院中。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回姥爷姥姥家,邻里街坊见了都点个头打个招呼——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句透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我们以互动墙饰为切入点,反思孩子们是否关注以前创设的墙饰,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墙饰,以及墙饰是否便于孩子操作与记录。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和孩子们共同确定主题、内容,使孩子们真正参与到互动墙饰的创设中,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大班教师在关注孩子的兴趣与发现的过程中,生成了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内容和互动墙饰,如,大三班的互动墙饰“如果食物是这样的”是根据孩子们非常关注的食物与健康问题而生成的;大二班的墙饰“这是谁的家”是根据孩子们的旅游见闻生成的;大一班教师根据…  相似文献   

14.
出逃     
《初中生之友》2010,(31):62-62
<正>精神病院为防止病人出逃,设了100道围墙。两个精神病患者仍欲逃出医院,于黑夜努力翻墙,翻至第30道墙下。"累了吗?""不累。"于是两人继续向外翻,翻至第60道墙下。"你累了吗?""不累。"于是两人继续翻,翻至第99道墙下。  相似文献   

15.
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有三个: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学本";需要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走向合作的课程领导;需要明晰"三级""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走向转化生成,同时主动接纳"地方",促进学校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城墙拆了,剩下的几段残垣成了宝贝,开始花钱整修遗址;四合院所剩无几,保护四合院的呼声骤起;胡同快要没了,北京胡同游成了旅游特色项目。当初多的时候,谁也没把它们看在眼里。"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从来如此。动物不到濒危,植物不临灭绝,想不到要保护。前些时间新闻报道,由于农药的滥用,一些地方的麻雀也快绝迹了。大除"四害"之日,麻雀未曾灭绝,没想到危机竟出现在为它"平反"之后。  相似文献   

17.
从地到天,从天到地,万事万物多么神奇!多么神奇,啦啦啦啦啦!多么神奇,啦啦啦啦啦!谁能解开这些奥秘,谁就变得聪明无比!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听着这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歌曲,似乎看到了多年前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天地之间》的画面,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唱歌、画画、做游戏,让多少孩子羡慕不已。当年的梦想如今已成现实,看,他们正在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塑胶地面上开心地打滚、翻跟头,无忧无虑地唱歌,在采蜜园里随意看书,在涂鸦墙上任意留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小学以"发现教  相似文献   

18.
狗事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呜!"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你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地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每到这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区与区之间的大型塑料积木墙被弄倒。尽管每次活动前,我总是嘱咐,但当你一转身,他们就…… 这不,只听“冬”地一声,接着就是“噼里啪啦”,这次更惨,积木墙全倒了。我正要问是谁碰的,班上的“调皮大王”国良从积木堆里钻出来,嘴里还嘟嚷着:“哼,钻不过去?” 我仔细观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