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地市一级的媒体,贴近地方本土本源,与本土特色文化交集最多,理应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地方特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2.
“两创”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一以贯之的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创”的内涵和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在编辑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编辑工作者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优选”“优化”和“优传”,另一方面要系统总结中国编辑的优秀传统并在新时代将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本文以“华服志”为例,结合笔者在中华服饰文化领域的融合出版探索实践,尝试剖析中华服饰文化领域的融合出版品牌传播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欢 《出版参考》2023,(5):28-30+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启动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本文以《漫画中国文化关键词》一书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和传播方式的分析,探究其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奠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传播观集中体现在文以载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以化人等与文化媒介、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的传播与致效等密切相关的三大层面。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阐明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孙保营 《新闻爱好者》2021,(1):后插11-后插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和出版人,要认清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深入挖掘和...  相似文献   

7.
丁柏铨 《新闻界》2024,(2):4-14+72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有着多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根本路径。实现“第二个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十个重要的‘元素’”和“三个方面的‘内核’”,将能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还包含了许多方法论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可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增加作品底蕴,使作品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煜华 《传媒》2023,(3):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遵循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连续推出14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总传播量超600亿的佳绩,为当下文化有效传播和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典型范本。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以明晰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在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电视传媒作为重要的舆论喉舌和文化传播载体,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电视传媒在“第二个结合”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提出多层次、多维度做好议程设置,增强文化自信做好“补课”工作,调整预期整合资源等传播策略,助推“第二个结合”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谢娜  王尧美 《青年记者》2017,(32):3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大量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他们来华,不仅要学习中国语言,更要了解中国文化.语言相通、文化相融,才能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完善的人格;同时引导大学生把思想和道德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尽自己所能善待他人、热爱社会、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岚 《新闻战线》2023,(22):30-33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文化宣传的责任感使命感,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报道精品工程,推进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提升“文化出海”传播能级,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用心挖掘者、创新表达者、现代传播者,努力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巴蜀文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当代价值和现实策略思想理论有许多重要创新和突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蕴育发展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优秀传  相似文献   

16.
纪小乐  魏建 《出版广角》2023,(23):1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生生不断、绵延持续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刊载最新学术成果、参与并引领认知变迁、推动文化思辨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各界推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挥引领作用,与其他媒体行业形成传播体系的“雁阵格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协调发展、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体推进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明传统的问题,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为我们解决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指明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本文从做好文化新闻报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应该在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做好相关方面的积累提升,进行了自我探索解析.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媒介的作用。本文以短视频、直播为例,探究以分享与共创为核心的新型视听媒介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并从“可见”“可感”“可及”“可触”四个层面分析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与媒介逻辑,进而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山东广播电视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扛起文化担当,立足“悠久文明青春中国”定位,确定“打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台”“让山东广电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目标任务,坚持长线布局,久久为功,在做强新闻宣传的同时,深耕文化沃土,将纪录片、专题片和文化类节目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反映新时代山东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新亮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走出一条独具山东台特色的文化“两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