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纳西·威廉斯剧作的边缘主题研究》是张新颖博士以同性恋为研究对象,精神分析为研究方法,边缘主题为研究目的,关于威廉斯戏剧研究的一部精心之作。该书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借助历史文化研究,从个人、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全方位地揭示了威廉斯剧作中的边缘主题,其批评和论证手法极富创新性和逻辑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玻璃动物园》是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出讲述回忆与逃离的非现实主义剧目,此剧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美国战后的萧条以及人民心中的孤独和痛苦。剧中,作家使用了一系列反传统的戏剧技巧,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突出了人物,突出了主题。本文尝试讨论作家使用的戏剧技巧是如果对突出戏剧主题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二战后美国最为杰出的南方剧作家,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剧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对威廉斯的研究持续升温。笔者查阅和搜集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从创作情况、译介情况和研究现状来梳理威廉斯在国内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廉斯的悲剧性审美观照和契诃夫戏剧性的审美心态赋予了这两部主题近似的戏剧以相异的戏剧冲突处理方式,形成了两部戏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契诃夫与威廉斯两位剧作家不同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之一。《春季风暴》(Spring Storm)是他的一部早期作品,2011年首次整理出版。虽然不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品,但田纳西·威廉斯的其它代表作品与此剧的创作风格与手法可谓一脉相承。文章以剧中人物角色的象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最主要的创作手法——象征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6.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南方女性的福柯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琼 《海外英语》2015,(6):153-154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刻画了一系列南方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南方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南方父权制文化掌控了社会话语权,对南方女性的"凝视"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而南方女性将这种"凝视"内化成自我监视。该文试图从福柯权力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几位典型的南方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剖析南方父权文化如何对南方女性进行监视,并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刻画了一系列南方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南方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南方父权制文化掌控了社会话语权,对南方女性的“凝视”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而南方女性将这种“凝视”内化成自我监视。该文试图从福柯权力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几位典型的南方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剖析南方父权文化如何对南方女性进行监视,并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45-148
田纳西·威廉斯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包含了众多的戏剧符号。从文本和演出、行动素模式、人物、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分析这一剧本蕴涵的多重符号系统。结合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剧作探讨戏剧的符号,让戏剧这一高雅艺术变得直观具体。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小说和戏剧空前繁荣的局面,称为"南方文艺复兴"。田纳西·威廉斯作为南方文学作家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其戏剧作品和美国南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威廉斯对密西西比三角洲和新奥尔良南方地域的构建揭示了他对这一特殊地域的深刻理解,并以南方人特有的地域性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2.
曹禺戏剧叙事理论的探究可从叙事观念、叙事主体、叙事方式、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在叙事观念上呈现为曹禺的人生经验和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在叙事主体上强调隐含的叙事主体的话语策略以及角色人物的多重身份和"看"与"被看"之关系;在叙事方式上交互应用对比叙事、同一意象反复迭现、悲喜剧交叉叙事、表现主义手法、"回溯法"等丰富叙事技巧;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维渐进结构,从而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斯摩莱特小说《亨弗雷·克林克》的艺术成就之一在其叙事上的创新。小说把人物设置与叙事策略衔接起来,使人物前所未有地具备了叙事功能。借助五位叙述人的梯度设置,无论叙事风格、主题还是节奏都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兼顾。标题人物与隐性角色则引导叙事全面、有序地展开。两者互助的关系最终帮助小说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理想丈夫》是王尔德最为满意的社会喜剧。剧中人物形象性的对话充当行动的“叙述话语”。利用美国学者布思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来解读和分析人物对话对两位主人公言行叙述、品质判断叙述的不可靠性,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增强了隐合作者的规范,加强了该剧的讽刺效果及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人的形象刻画具有定型化的模式的特点,但作在使人物性格“定型”并呈线性稳定发展趋势时,人物个性的发展空间仍充满张力,仍为读深深喜爱。其获得永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内在叙事层面有所变化,人物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反讽性、模糊性及价值观的错位等,在主体叙述的深层次上显示出对“定型化”模式的解构。同时,与作“经典”式地运用对比、虚笔、细节、道具等诸多叙事手法,使定型了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审美效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莫里亚克都是探索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家,但是他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所采用的叙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的形式为近景叙述,相对而言,莫里亚克的叙述形式可称为远景叙述。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期间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存在一种以正反面人物截然两分的模式为基础的叙事结构,它具有与中外文学、文化经典中的"神话"叙事结构形式相似而意义迥异的特点。在形似的叙事结构中,前者的正、反面人物和中间人物替代了后者的神、魔和被诱惑的神造物,相应地,前者的人性局限也被置换为超验的神性和魔性。这种形似而质异的关系,显示了"十七年"长篇小说叙事结构深远的传统渊源背景和普遍的社会现实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补玉山居》是一部独具匠心的长篇小说,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主题上,更归功于整体作品表现出来的叙事艺术。《补玉山居》以第三人称和隐含的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凭借补玉山居这一舞台来勾勒各色人物、反映时代变迁的叙事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叙事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作品冲淡而隽永的艺术风貌。作品深刻地折射出了人类的人性、生活的哲思以及对社会的批判意识等内蕴意义丰富的本质内容,描绘出在时间的车轮下滚滚向前发展的时代面貌。  相似文献   

19.
白志坚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52-56,111
在"季节系列"小说中,王蒙大胆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在叙述视角使用方面,王蒙采取日常生活中人物的亲历亲为的方式,既使人物活跃在故事中又能使人物跳出故事以反思者的身份引导读者不仅要关注故事本身更要关注其意义;人称使用则突破常规,随着抒情和议论的需要,三种人称灵活自如地交替变化,方便了抒情和议论,也扩展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而使小说主题变得复杂和多义;这些特别的方式和技巧也决定了叙事手段方面的特别,那就是在叙事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抒情和议论;作家直接介入小说,不时地提醒读者,作家所写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所表达的意义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是丰富多彩的,它们表现了战争人物面对死亡的众生相。司马迁通过写战争人物的死亡临界而使生命定格,战争人物最后的“亮相”变为永恒的雕塑屹立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战争人物临死前的自我表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巨大的情感容量。司马迁写的只是瞬间的言行,却以广阔的历史为背景。《史记》死亡叙事中蕴含着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深刻的体悟与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