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县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即"两化")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运用主成分得分对181个县域进行了类型划分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两化"互动发展在县域层次上呈现出很大的分异性,但总体发展水平低;县域"两化"之间更普遍地表现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县域层次上两者互动的关键问题表现为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力不足。最后对促进不同类型县域"两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城镇化和其他“三化”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一化”托“三化”的逻辑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7,(3):42-46
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作为基础,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得出50个县级城市的BP神经网络曲线拟合,表明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根据我国各县域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情况,提出了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以"集聚新疆人口、维护戍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特征的新疆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够协调的现实,使得探析"两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2-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互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2)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3)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正向显著,但贡献度不高,目前规模化企业的建设体系不够庞大,整体效应未能充分展现。因此,参照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期与中长期因果关系,提高城镇化的建设质量,依靠社会投资和政府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力度,才能有效促进"两化"相互协调、融合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从整体上全省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省内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缓慢。"三农"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滞后等因素导致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对目前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的城镇化现状分析,并以有代表性的张家口怀来县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剖析了河北省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从整体上全省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省内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缓慢。"三农"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滞后等因素导致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对目前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的城镇化现状分析,并以有代表性的张家口怀来县入手,从实证的角度剖析了河北省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新疆"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西部地区差距大,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协调,财力有限和人才匮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城镇结构;加大城镇建设的投入,改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利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结论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逐步提高趋势,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状况逐步改善,并进入中级协调状态,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快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安县结合自身区位和交通资源优势,发挥生态产业特色,努力破解工业与地方资源、工业与农业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不够的难题,在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中,将工业强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两化”有效互动、“三产”有机联动的可持续、循环、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的“两化”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河南在先试先行中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为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提供资金来源;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章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制度、经济保障、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落后、人才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资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然而“三化”特殊性与资本逐利性,大量资金流出农村地区.文章深入分析“三化”中城镇建设、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三化”协调中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资金短缺,并提出了解决其资金短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土地资源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决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拒绝“盘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在青岛经济版图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和重要动力,是大青岛城市框架的重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平台或载体,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是实现率先发展、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中之重。但与苏州等先进地区相比,青岛市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距。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要协调推进县域工业化、全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切实加强领导,从而形成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安徽农民外出务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外出务工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留守问题",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应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关系既是并存、统一的,也是差异、对立的。农民工有利于增加输出地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加快输出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输入地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输入地城镇化的发展。但是,农民工对输出地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也给输入地带来"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要统筹输出地与输入地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角度,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每种力量的作用及其关系进行剖析,对于指导政府部门如何识别影响劳动力转移及“三化”关系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干预,对各种力量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及“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