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计算题中由于考查的目的和内容不同,所给已知条件的类型也往往不同。正确分析已知条件,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应用题已知条件的组成因素、数学意义、显示状态作一简要分析,并初步探索不同显示状态的已知数对学生解题思维活动的影响,我们采取书面测查、试卷分析、个别谈话等方法,对云阳师范附小刚升入五年级的两个班(学生112名)和云阳中学初一新生一个班(学生53名),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一、应用题已知条件剖析(一)已知条件的构成根据构成已知条件各因素的不同功能,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1)情节性内容。已知条件中所表述的生产、生活实际的事例、情节,如人物、情境、事件等,学生对它的理解与已具有的实践经验有十分重要的关系。(2)已知数。即已知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联想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打开解应用题的思路.一、联想“可以知道啥”这种联想是指依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由因导果的联想.教学时,可要求学生看已知条件,联想“可以知道啥”.必然联想.即依据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进行对其必然结果的联想.已知: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2/5).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计算题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考查的目的和内容不同,所给已知条件的类型也往往不同,能否正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已知的基本条件,根据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发散联想,把这个已知条件转化为用不同方式表述的一个个形异实同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如何添作辅助线是因题而异的,就同一题而言,因为思维出发点不同,解题的构想不同,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添作方法,但不论怎样,添作辅助线都应遵循以下一些一般性的原则:(1)便于运用已知条件;(2)有利于沟通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7.
多数三角条件等式都具有一定的几何背景,将题给已知条件与直线、圆、二次曲线方程从结构上进行比较,便可从中发现已知条件的几何意义。针对题目已知条件的不同特征,结合结论的需求,从中选择恰当的几何模式,构造相应的几何图形,使问题的本质在图形中得到明显的显示。这样借助于几何直观,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省去复杂的三角化简、消元过程,获得简捷的证法。下举五例,有的题给已知条件部分等式的结构相  相似文献   

8.
力学动态平衡是高考物理经常考察的题型,已知条件给的不同,题目特点不同,处理方法也就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9.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心理障碍: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学生对题中给予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找准隐蔽条件的思维过程,学生会感到困难;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不仅已知条件与运算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没有一套固定办法照“章”办事,学生往往感到茫…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出现在光的折射试题中给的已知条件不明确,要求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自己补充必要的条件,然后再针对补充的不同条件进行求解.且不同的补充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对应不同的物理情景.这种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计算中,凡涉及因两种反应物配比关系不同,决定产物种类不同时,若已知或从已知条件判断出反应物均参加了反应,则可采用构建一些特殊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求解.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复合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已知条件与问题和不同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综合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角条件等式证明的过程,实际上是如何合理使用所给条件的过程。它的主要证题类型不外乎三种:变换已知条件,直接证得结论;穿插使用条件,证得结论;使用已知条件,结合运用特殊技巧去证得结论。一、变换已知条件,直接证得结论。这种类型直接由已知条件变形为要证的结论形式。已知条件变形时,要注意向要证  相似文献   

14.
平面几何的证明题,如何添加辅助线,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什么题目需要添加辅助线,怎样添加辅助残,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一般说,已知条件比较分散,或者已知条件与待证结论没有明显联系时,就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添加辅助线要有的放矢,不能胡添乱加.无用的辅助线不仅对证明毫无帮助,而且会造成混乱,影响思路,使问题更加复杂化.针对不同情况,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寻找.一、寻找已知与求证的联系,把已知条件和待证的结论用辅助线联系在一起,使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揭示出题目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审清已知条件是解题的重要一环陕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子校梁彦奇无论解那一类数学问题,总要紧扣已知条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大体分为明显条件和隐含条件.明显条件是指清楚地写在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中考应用题的命题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图表信息题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将已知条件以插图(除函数图象、几何图形以外)、照片、表格或统计图表等形式呈现的试题,我们称为图表信息题.图表信息题因其图表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图示(用生动的插图、照片反映已知条件的)信息题,表格 (用表格数据给出已知条件的)信息题,以及统计图表信息题等.  相似文献   

17.
解答物理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题者反复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条件,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并列式计算。有时找出隐含已知条件成为解题关键。如何找隐含已知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条件情形下解三角形,会因条件不同,解的个数不同,有两解、一解或无解三种情形。下面举例分析。引例在△ABC中,已知边长a、b,以及a边所对的角A,解三角形。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利用正弦定理。还是利用余弦定理中选择一、正弦定理解法  相似文献   

19.
§1.关于作图公理几何作图题就是按照已知的条件求作适合条件的图形。详细说来就是求作一个图形,使它的元素同某些已知图形的元素发生预定的关系,预定的关系就是已知的条件。作图要使用工具,不同的工具可以有着不同的功能。在一般几何作图理论中所研究的问题是:第一,已知的作图工具能够解决怎样的一些作图题。第二,反过来,已知的作图题须用何种工具来解决。几何作图理论有着长远的历史,早在纪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数学家便对几何作图发生兴趣。几乎所有的希腊大几何学家都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解决了“作正五边形”,“亚波罗尼问题”等相当复杂的问题。圆化方,倍立方,三分角等古典问题便是在这个时期中提出来  相似文献   

20.
条件是实现某个目的保证,在不同条件下其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命题,直接告知,已知是什么,求(或证)是什么。这样的命题,条件和结论是明确的。解题时,一般都从已知出发经过推理论证而推出所要求的结论,大多不会出现什么错误。但是,有些命题就不明确点明条件是什么,它的条件是含而不露的,例如有些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无任何条件下的化街、计算、证明题,甚至有的命题还在明确的条件下隐去一、二个条件。这种把隐蔽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叫隐含条件。含有隐含条件的题目,在平时习题、练习中经常出现,特别在选拔性质的中考试题中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