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不同语境下的数字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数字翻译的要点,比较了英汉数字在分级进位上的特点,指出英语是以百进位的三进位制,而汉语是以千进位的四进位制,在高位真数字的翻译过程中,应当根据英译汉,还是汉译英作出相应的位数扩展或缩小。此文准确的描述了数字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即快又准的规律。文章还对三种真实数字的翻译进行了探讨,通过使用直译和意译灵活的处理文学语境下的数字翻译。并提出了文学语境下的数字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半译、转译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实例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语习语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译语的语言结构也应一定程度上顺应译语的语言特点。文化语境在英语习语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汉语典籍中俯拾皆是的文化元素决定了其英译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现文化质和量的传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采用注释法、直译或直译加注、音译或音译加注、语境增益或文化替代等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尤其是汉语新词的英译优化策略:直译中国英语、音译/直译加解释以及补偿的运用。异化翻译有助于传递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结合英语电影语言的特征,对比分析了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和省略。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翻译英语电影字幕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关联、语境关联以及目标语接受者关联,采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帮助目标语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积极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英汉习语的翻译既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习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风味.因此,在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 除了用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结合的方法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注释、使用汉语成语替代法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汉语新词的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汉语新词的准确英译,异化视角下汉语新词翻译的音译/直译方法+其他翻译手段旨在保留原语文本中的某些异质性,特别是其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化。此外,国外主流英语报刊汉语新词异化翻译的倾向对我国汉译英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汉熟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熟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语境的矛盾,既要译出原语熟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在将英语熟语译成汉语时,要采用直译法、套译法、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时,不能忽视文化语境因素和情景语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这些影响因素探讨了如何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并提出了直译、注释、套用、意译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了大量成语,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语的翻译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现有的成语翻译中却存在文化意象缺失的问题。针对翻译中如何保留文化意象的问题,尝试了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和直译加注释法。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英汉习语的翻译既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习语的民族风情和地域风味。因此,在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除了用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结合的方法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注释、使用汉语成语替代法等。  相似文献   

14.
蒋阳芬 《考试周刊》2011,(10):34-35
本文基于翻译中的语境观,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汉语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探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方法:直译、套译、意译、补译,其中补译可分为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文学语境下的汉语成语英译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成语的文化内涵,使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之间达到认知对等或接近,保全原文的风格,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俊娟 《考试周刊》2007,(29):63-64
英译汉译者在处理英语含有文化色彩词语时要尽可能将语言形式上承载的文化内涵呈现给汉语读者。习语具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形象直接翻译出来比意译好。因为直译形象保留了英语的文化色彩,符合翻译的忠实原则,还能让汉语读者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普通汉语读者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直译接受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丰富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16.
英语电影的翻译更多的是需要展现英语电影的语言文化特色,尊重原著的需要,又能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通过关联文化特性,语境特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直译及意译的技巧,以最恰当的方法来实现最佳的语境效果。结合电影语言的特性,采取必要的翻译方法实现艺术创造的目的性,被广大群体所接纳,产生艺术形式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8.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从文化语境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如何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正确理解并翻译原文,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8,(1):59-63
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指南为例,探讨文化语境对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影响,以及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策略。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汉语和英语文化语境的差异,旅游语篇在汉译英时必须考虑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被英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译者应该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