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文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按照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理,运用慢跑运动手段解决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运用功率自行车运动手段解决焦虑心理问题;运用太极拳运动解决强迫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症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用体育运动手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但并不是说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一定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运动的方式、负荷、时间、强度等选择不恰当还会造成不良的心理效应,因此,深刻认识体育运动怎样才能对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皆在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参与不同时间的中小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其中30min和60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显著。(2)实验后各锻炼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表明,强度因素有显善性作用,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时间因素(持续30min或60min)无显著性作用。(3)实验表明女大学生在每次运动持续30~60min的健身健心活动时,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是女大学生最好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15 min不同运动强度的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运动游戏对青年人执行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33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完成一次15 min不同运动强度的3种沉浸式VR运动游戏,即中等强度VR(MI-VR)、高强度VR(HI-VR)和活跃对照VR(AC-VR)运动游戏。采用Eriksen侧翼任务和任务切换测试评估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采用感觉量表和感觉唤醒量表测量受试者在VR运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结果:中等、高强度的VR运动游戏能够提升抑制控制表现,与AC-VR组相比,MI-VR和HI-VR运动游戏后,Eriksen侧翼任务的表现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反应时间减少。相反,任务切换范式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受VR运动游戏运动强度的影响,即单次VR运动游戏不能提升认知灵活性的表现。同时,随着VR游戏运动强度增加,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水平显著提升。结论:运动强度对VR运动游戏具有显著作用。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沉浸式VR运动游戏可以更好地提高情绪唤醒水平,中等、高强度的沉浸式VR运动游戏可以改善青年人的特定认知表现。  相似文献   

6.
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PE生成方案调节强度,36名大学生以小、中、大3强度分别运动10min,检验不同强度运动前后心境状态的变化,以及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有利于心境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境改善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对心境没有产生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自尊的提高更有效,低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混乱的降低更显著。建议根据个体锻炼经历不同施以不同运动强度,从而获得心境改善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7.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采用ELISA法,研究短期低氧、不同强度常氧运动和高住低练对大鼠腓肠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和常氧运动诱导的骨骼肌VEGF表达属早期效应,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比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诱导更多的VEGF表达,高住低练削弱了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9.
张昕 《体育世界》2009,(12):92-9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运动中获得的良好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效应相媲美,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疾病,对有轻度及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运动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提出了体育运动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舞龙运动中五人舞龙教学套路的运动强度,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集训的10名大学生舞龙队员进行心率、血压、最大肺活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人舞龙教学套路中平均最高心率150beats/min,属于中等强度运动;但是在不同的把位运动强度也有所不同,实验中龙头、第三把位和龙尾三个把位中,龙头运动强度最大、龙尾次之、第三把位运动强度最小。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十名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训练前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张展嘉  李天晴  张冰 《体育科研》2015,(3):49-51-71
探讨了记忆编码后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以及运动强度这一因素在短时有氧运动与长时记忆关系中的作用。实验选取48名在校大学生(男女各半),分为控制组、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进行30 min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控制组则不进行运动。通过测试一周后对之前学习的中性词汇的再认成绩来评价长时记忆固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有氧运动强度对长时记忆固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长时记忆固化水平(P<0.05=,低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固化水平则不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不随性别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2.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女大学生参与不同强度跑步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跑步运动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女大学生参与中、小强度的跑步运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熊艳  马鸿韬  孙琴 《体育学刊》2015,(1):130-133
通过监测普通高校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心率变化,调查学生不同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遥测68名在校大学生在13节健美操课上的心率变化,以RS 800CX多项运动心率表为测量工具,设定两个靶心率,确定中等强度心率(>HRmax×64%)、较大强度心率(>HRmax×77%)、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为3个观测区域。结果发现,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较大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运动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达到并超过了50%;前3次课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泛化期,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相似或相近。结果说明,采用"运动教育模式"作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中等强度、较大强度的运动时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UPI问卷对浙江某大学2009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运动干预。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新生进行为期十七周的心理干预,对干预后的UPI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运动干预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UPI分值,不同的运动项目改善不同的心理状况。尤其对A类和B类的学生,干预前和干预后均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干预后的效果男生比女生更显著些。从而证明运动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美操锻炼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60 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作用,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体育运动要素(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出发,探讨运动对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对不同运动要素和人体认知功能发展之间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文运用文献法,从不同运动形式、不同运动时间和不同运动强度等三个方面对人体认知功能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梳理,得出一下结论:(1)阻抗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相对复杂的灵敏性训练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2)运动时间越长,对促进认知功能发展的效果越明显;(3)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最有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同时本文还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增加多因素实验研究;(2)不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加强研究体系的构建;(3)不断细化研究内容,聚焦研究问题;(4)不断拓展研究宽度,丰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董超 《体育世界》2008,(7):10-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都呈现“多因素服特性”;男生倾向于对抗性较强、运动强度废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喜欢运动节奏缓和、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教师指导因素;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量、强度不合理,建议讲授参与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性和健身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关注.研究表明,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对男运动员雄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同,其雄激素水平变化机制也不一样;运动量、运动项目、运动营养、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中服用兴奋剂等都从不同方面对男运动员睾丸生殖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改善男运动员生殖系统功能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