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么低年级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教师无疑要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笔者略谈几点肤浅的做法。一、激发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教《小珊迪》一课 ,我采用情景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的朗读录音 ,创设情景 ,营造课堂氛围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会自然进入情景 ,被美妙的音乐声所陶醉。这样有利于激…  相似文献   

2.
王发敏  王三辉 《教育论坛》2005,(5):21-21,32
一、导语开篇法 一节新课在引入课文前,用精炼、富于情趣的语言创设情景、交代背景、造成悬念,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之目的。导语开篇,犹如戏剧中的“序幕”,新闻中的“导语”一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整个课堂奠定基调。常用的导语设计方式有:启发设疑、画面渲染、实物激趣、情境创设等。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问道:“我们每天日升而起,日落而眠,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问题一出,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3.
韩华 《学周刊C版》2010,(1):50-51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课堂激趣有这样几种方法:1.导语激趣法;2.多媒体激趣法;3.比赛游戏激趣法。  相似文献   

4.
谢晓花 《考试周刊》2014,(39):40-40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教学中通过导语激趣法、动画激趣法、音乐激趣法、表演激趣法、赛读激趣法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从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增强朗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应该不断强化。一、“趣”中引路,激发朗读欲望教师应根据朗读教学的特点,“趣”字引路,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趣,通过创设情境、巧妙答疑、激发想象、情境表演,实践活动等,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遇到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学生往往兴趣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取得学业、事业成功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设疑激趣。从导语入手,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情境引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视频、课件、微课等资源,通过播放课文配乐、朗读视频或图片展示,强化视觉、听觉刺激,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三是多读生趣。如,在《和氏献璧》一课教学中,可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导语环节拨动情思,在范读环节诱发情思,在朗读环节激发情思,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把握人物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夯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巧用导语激发兴趣 新颖巧妙的导语,能够满足学生的求奇心理、求知欲望,使之上课兴味盎然,全神贯注。比如在教《死海不死》一课时,根据这篇课文将知识性、科学性、趣昧性融为一体的特点,把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作为导语。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此时趁机发问:“这些俘虏为什么屡淹不死呢?请从课文中找答案。”由于奇异的现象本身就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同学们又怀着好奇心读课文,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即课文重点)。一堂课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吴松柏 《文教资料》2005,(26):75-76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其中方法很多,笔者主要就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潜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激趣点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挖掘出教材中的激趣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让这些激趣点“发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使之情绪高涨地进行思考,探求新知。鉴于此,就要求教师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精心设计教法,设计新颖的练习,以便上课左右逢源。在新教材中这样的激趣点应该说是很多的。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奇”趣…  相似文献   

10.
杨莉 《青海教育》2008,(3):34-35
一、创设情境,引发激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片,充分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奇妙情景,辅之以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一个似梦似幻的美景之中。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观认知,展开联想: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何感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可借助多媒体激趣、表演激趣、比赛激趣。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始终保持一种亢奋的状态,充分享受朗读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孙卫芳 《教师》2012,(16):70-70
激趣引读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朗读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例如在教学《识字1》时,我先播放了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寻找春天,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春天来了,草绿了,花红了。”有的说:“春天给大地换上了新装。”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13.
导语仅仅是寥寥数语。但是在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法。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导语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浓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面试以《海底世界》为例,对几个不同的导语作一些分析和比较。例一:单刀直入式。“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吗?我们读了课文就会大体明白。”析:这个导语抓住课题,直接导人,是常用的开讲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地进入对课文的探求。但过分简单,也显得俗套。例二:联想导人式。“提到大海,同学们都会联想到蔚蓝色…  相似文献   

14.
“以美激趣”教学法通过展示语文课特有之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构思美的导语、发掘课文“美点”、设计美的板书是其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以读为本”的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实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趣,让学生想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本发展,“读”作为贯穿阅读教学的主线,学生读的兴趣如何,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成败。创设情境激趣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小熊开店》一课,如果教师上课就直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熊开店》,我们读课文。”开始就非常平淡乏味,学生怎么能进入课文之中呢?如果换一种方法,创设情境:在大森林里,小熊为了方便森林里…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阅读教学课堂中,重讲问、重分析、重习题,轻朗读的现象仍存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加强朗读呢?一、激“趣”1.正确示范激趣。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可爱的草塘》中有一段:芦苇和蒲草倒…  相似文献   

17.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素质。1 精彩的导语 ,激趣课始课堂教学之始 ,教师要设计好精彩的导语激趣 ,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教师利用导语 ,渲染气氛 ,创设情境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景象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进入最佳状态的特色手段。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 ,去年暑假 ,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 ,那秀丽的青山绿水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沙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如父子岩 ,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导入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场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知识激趣法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是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在看图学文《美丽的公鸡》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声激趣 ,感知课文《美丽的公鸡》一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的特点 ,在教学中增加了形象思维的内容 ,通过以声激趣 ,把公鸡、蜜蜂、青蛙的声音与课文的朗读有意的结合起来 ,把教师的单纯范读变成了学生喜爱的艺术朗诵 ,完成了以感情朗读为主的范读教学过程。通过以声激趣 ,感知全文 ,学生们不仅突破了生字关 ,而且对象声词有了较深的理解 ,…  相似文献   

20.
兴趣——创新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情境激趣。作文前,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们在“六一”刚过的一次课上。以故事创设了一个“六一”动物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来当运动会的裁判。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地以裁判的身份来评说各位“运动员”的表现。 语言激趣。入情入境的语言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热情。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们让学生写了一篇《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文。我们这样用语言导入:寒冷的大年夜啊,你带走了可怜的小女孩,带走了她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同学们,看看你的金色童年,你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