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在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是乐府诗。在唐代,乐府是一种继承汉乐府民歌的旧题,同时又有所发展,另外制造了许多题目,如“歌行体”。李白乐府诗的代表作是乐府歌行,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白乐府诗主要有三种章法:复叠章法、圆章法、随物赋形章法。李白乐府的章法,既与《诗经》、汉乐府有渊源,也是他天性自由和悟性高强的显现。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乐府诗”,堪称诗人全部诗作中一脉品位极高的宝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代表了李白的风格,表现了李白的独特个性,涵概了李白一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特点之鲜明,写作技巧之高超,艺术成就之丰硕,绝不亚于诗人的其它诗作。李白乐府诗歌虽大多是拟乐府古题而作,但他绝非拘泥于“古题”范围,并未足满于因袭模仿,而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别辟蹊径,被后人誉之为“擅奇古今”。他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和民歌的优良传统,开乐府歌行的新纪元,承上启下,为后来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广阔的文学史时空中论述“建安之杰”曹植的乐府诗。在乐府诗歌发展史上,“三曹”有突出的地位,而曹植更以其成就卓著、个性鲜明的乐府创作雄立其间。从汉代乐府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建安时期是变异的关捩。曹植乐府诗代表了乐府变异的趋势。曹植继承并融合了汉乐府民歌与文人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有强烈的抒情性,使抒情主体得以多侧面的展现。曹植乐府诗“词采华茂”,代表了中古诗歌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乐府诗最早的概念是指汉时乐府机关采集和创作的汉代民歌俗曲,即"汉乐府"。后来,人们把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作"乐府诗"。唐代,又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把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用新题写时事、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乐府诗集》是收集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成书较早的一部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6.
相关介绍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时称“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相似文献   

7.
曹操现存诗歌皆系乐府诗,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本文认为曹操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以及他的诗学观念是其钟情于乐府的主要原因。无论在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曹操的乐府诗都对汉乐府有所继承;曹操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突破表现在叙事空间的拓展、主观抒情因素的加强、四言诗的再度新生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曹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70-72,90
唐代文人在接受汉乐府的方式上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借题仿作,二是借古辞、古事仿作,三是继承汉乐府的精神而创造出的新题乐府.这些诗作也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在接受汉乐府时所表现出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兴趣倾向和审美标准等特点,从而构成了唐代乐府诗自身的特色,使唐乐府诗达到了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期,乐府诗大放异彩,呈现新风貌,是由曹操率先垂范,其子曹丕、曹植、其孙曹睿踵事增华,乐府诗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学界对曹氏家族乐府诗的开拓性论述较多,但对于他们如何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似乎注意不够,更缺乏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文本出发指出:曹氏家族从音调、诗题、诗歌内容到具体创作手法,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遂使乐府这种传统诗歌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并为后世作者进行乐府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乐府诗是两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乐府诗不仅创获甚多,成就卓著,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与风采.北宋乐府诗既受唐人乐府诗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南宋乐府则因"靖康耻"与"家国恨"的特殊历史原因,形成了一道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乐府风景线.两宋乐府诗所凸显出来的三大特点,对金、元时期的乐府诗创作,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江波 《学语文》2023,(2):63-65
阅读乐府诗要正确认识其文体特征,同时了解乐府诗的构成要素。将乐府诗回归到乐府艺术的语境中来,而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诗歌作品。李白《蜀道难》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与其乐府诗性质密不可分。只有深刻理解乐府诗的本质特征,同时将其放在《蜀道难》的演变史中来考察,才能全面认识李白《蜀道难》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创作古乐府而著称的诗人李白,其“古乐府学”之于乐府诗批评史,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李白“古乐府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注重本事把握,内容推陈出新,拟题求变求新,体式以古为主.其除改变了当时乐府诗坛的“趋律”文风外,还拉近了古乐府与新乐府的距离,并于唐及其后的古乐府创作产生着深远影响.对于建构唐代乐府诗批评的理论体系,也极具助益.  相似文献   

14.
刘宋时期的杰出诗人鲍照与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在乐府诗创作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报效祖国、立功边塞的慷慨高歌;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激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同情妇女遭遇的动人篇章。他们皆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性地以各自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为内容,丰富并深化乐府古题所包含的主题内涵,使内容和形式互相融合而达到更加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体概说】“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乐府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前者称诗仙,后者称诗圣。诗仙飘逸,诗圣肃穆。诗仙性情奔放,奔放的感情要求无拘无束,故喜乐府;诗圣性格沉郁,沉郁的感情要求凝重雅正,故以律诗名世。诗人的风格是直接由创作个性决定的,所以李、杜二人的思想、气质,乐府与律诗在体裁上的特点是决定两个人的诗作,在形式上各有侧重的基本因素。 李白一生写了多少乐府诗?有人说共230首;有人则说“乐府”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对这一问题很难做出确切回答。后说也不无道理。乐府诗原来指的本是配乐的歌诗,以汉代始设采风之乐府机构而得名,但由于乐谱失传,现在我们已无法从音乐上辨认了,只能从题名、句式、语言风格及内容上加以识别。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题名。关于这点,  相似文献   

17.
正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华里谁在叹息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要算乐府诗了。宋人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更是乐府诗的精华,《长歌行》便是其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我  相似文献   

18.
乐府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汉乐府诗在传播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汉乐府诗的文学特征上看,带有表演形式的演唱和绘声绘色的说唱,是乐府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由性是李白乐府诗蕴含的内在精神,外化为恣意纵横的创作手法。他以己意拟古,不考虑乐府古辞的规范,本文对前人的语言浑然无痕化用,散文句式与楚辞句式恣意安排,既保存汉魏乐府的意境浑成,又吸收齐梁民歌的凝练精巧,语言质朴又不乏声色之美。这种自由性源于李白本人对精神自由的热爱和追求,也与盛唐的时代脉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