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都很有特色。但是,长期以来,李贺作品的思想意义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有些人只着眼于他的诗歌艺术的诡奇壮丽,和善于讴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凉夜波间吟  相似文献   

2.
李贺的鬼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类诗歌的形成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诗歌的展现形式反映了诗人的心理历程,诗歌的内容反映了诗人的情思。所以,鬼诗只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3.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天才诗人,自身命运多舛,诗歌华丽、浓烈、厚重,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悲伤。面对现实的不幸,他用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麻醉自己,在堕落鬼域与排斥死亡的矛盾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走向幽冥。鬼诗是"诗鬼"李贺的成名作,他真正把鬼的本质内化作自己的生死离别的深挚遗恨,知道终有一死且预察到早夭而产生的真实流露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渊源杜道群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生于李白、杜甫死后二十余年,韩愈、白居易、柳宗元、韦应物、卢金、孟郊等继起争峰的时代。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只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了27个春秋。然而他的诗不但使雄健豪放、名高一时的韩愈为之心折,而...  相似文献   

5.
在李贺诗集中,最耀眼的莫过于神鬼诗,诗人也因此赢得"诗鬼"的称号。前人曾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诗歌作种种分析,成绩卓然,但对其神鬼诗所蕴涵的哲理思考则缺少观照。从爱情、历史、时间等三个方面探讨李贺神鬼诗的哲理意蕴,将对李贺诗歌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唐代文学史上一颗特别的明星。他命途多舛、英年早逝,短暂的一生一共创作了243首诗歌。在这243首诗歌当中,有80余首带有"鬼""神""仙"等意象,被称为"神鬼诗",至今受到人们的珍视。我们从内容、艺术特征、影响等方面分析李贺的"神鬼诗",可以进一步认识李贺的思想及人格。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杰出的诗才。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色彩斑烂,意境优美;他的诗,形式多样,不拘成格,生动活泼,富有民歌气味,在万紫千红的唐诗百花园中,确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千百年来,他的诗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除提到李白、杜甫外,尤其称赞李贺,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9.
李贺,中唐时期杰出的青年诗人,在其诗歌成就蜚声文坛以后,从元和四年到元和十一年去世,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挚着和过分的兴头,转而汲汲于官场上的出人头地,从而构成了他生活、思想及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除考进士外,三年的奉礼郎生活,又是李贺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因而考察其做官去官的缘由,对于理解李贺的思想变迁及诗歌内容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的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氛围,诗人以浓烈的色彩、奇异的想象对死亡世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并追寻死亡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体味着死亡的孤独,又对死亡怀有梦想,这缘于他独特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其《诗评》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师法多家,尤其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其诗克服了白体的率易平熟、西昆体的藻饰雕琢及江西诗派的奇谲瘦硬之弊,既有白居易的平易、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又有宋人的健朗,表现出雄浑俊逸、自然天真的主体风格。而由于题材、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多样性。南渡之前的诗作更多地追踪李白,充溢着难以抑制的狂情豪气;南渡之后的作品则侧重学习杜甫,显得沉郁顿挫,而对陶、谢的推崇又使其诗时时呈现清远平淡、天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14.
乾嘉间著名广西壮族诗人黎建三,一生坎坷漂泊,颇不得志,著有《素轩诗集》六卷,存诗五百余首。综观黎建三诗,无论反映现实和民瘼之作,还是行旅、山水、亲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大多内含悲情,风格沉郁,读来令人内心凄怆。黎诗的悲情,既与其生平遭际以及当时社会现实有关,又与其诗学观念及时代诗歌潮流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董乃斌 《天中学刊》2002,17(1):32-35
从意象遴选和意境缔构来看,李商隐与现代诗人戴望舒在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颇有相通之处。戴望舒之感伤凄清、朦胧婉曲的爱情诗,与李商隐开创的玉溪诗风,特别是他的爱情诗风格非常接近,十分类似,除了戴之本人的特殊条件外,李商隐的影响应该是造成其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处于六朝末期,梁陈交际的阴铿,是探索音韵规律、探索近体诗形式的重要诗人。因其传世作品仅有34首,史传中对他的记载也很简略,今人已无从得知他是否是自觉地遵循着某种理论来创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肯定他为届世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阴铿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水”的意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在其传世的三十余首诗中,有12首诗含有“江、河、溪、池”内容,这还不包括他的两首《闲居对雨》中的水之意象,近半数作品中都有水出现,其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不同,可以说,“水”见证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说起一个重要诗人时,往往会说他是具有鲜明风格的。但当一种风格太过鲜明时,风格就会成为一种模式,这时读一百首诗就像是在读一首,审美疲劳便产生了。这时的风格已成为一种"侵扰"。一个有挑战和创造精神的诗人,他会尽量抑制本身的风格化,让词语由着自由的心性往前走,使作品呈现出既有自己的独特印记,又不致遮蔽每一首诗自有的纯粹性和区别于其它的异质性。任由语言自如挥洒的方式也附予了哲思性的诗歌一种举重若轻的灵动,这就是大卫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19.
在陶渊明经典化过程中,苏轼的“发明其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轼之“发明”最为主要的内容在于对陶诗自然风貌的揭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自然、率真人格境界的阐释,二是对其不刻意雕琢、“无意”为诗艺术风格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韩愈个性“弘通”、“傲俗”,而这种个性特征又自然会影响到其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追求。本文以韩愈个性特征为出发点,分析其诗论取向及其在品评李杜等人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