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行为及其特征,采用《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初二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初二学生基本都有上网经历,平均每周上网4次左右,上网时长大多3小时;上网地点集中在家里;上网行为以聊天和游戏为主;上网目的以娱乐和交友为主;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从家庭层面提出关注初中生网络使用习惯、针对不同性别开展教育、加强家庭网络监控、预防网络成瘾倾向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因为缺乏正确引导等原因,小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调查:天津市94.2%的小学生都有网络使用行为,其中网络成瘾学生的检出率为5.9%;网络成瘾在性别、年级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而在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小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特点是:每周上网时间较长、有网吧上网经历、上网内容主要是休闲娱乐。小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习惯的形成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采取整群分层抽样,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鉴别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问卷,以1827名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对影响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癔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等六个方面,共包括29个因素。其中健康状况、理想抱负、业余爱好、父母不良嗜好、网吧经营、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上网频率及相对时间、上网地点、上网内容与动机等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使用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网络使用量表对560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5.5%;男生的网络成瘾程度要比女生的更明显,存在性别差异;城市青少年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与父母有关的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鸿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51-53,63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对294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电子邮箱、多媒体娱乐等,主要的上网动机是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有2%的大学生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状,31.3%的大学生有轻微成瘾症状;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有显著相关,上网时间过长及较多使用网上聊天I、CQ、网络游戏和多媒体娱乐的人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网络戍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1252名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表明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了网络成瘾的主客观原因:网络的某些特性;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缺陷;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管理的薄弱.最后探讨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学校要加强文明使用网络的宣传与教育;青少年要善于认识与调节自我以及正确认识虚拟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的成因是近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采用问卷测量法对内蒙古地区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探讨网络行为、生活事件等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上网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的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可以预测网络成瘾;(3)网络行为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对1 285名11-18岁越南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年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而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是其保护因素;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1387名高中生为被试,通过问卷对在校高中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特征以及家庭功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网络使用、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有密切联系,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以及家庭功能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每周上网时间≥38.5小时、在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家庭总的功能对个体网络成瘾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1):132-135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小青年由于长时间地使用互联网而又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环境复杂、青少年自身心理品质不良和教育影响的相事后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要减少或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教育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带来的负效应,探索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3月到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时某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806名学生均有上网行为,上网率100%;405(22.43%)名学生课余时间以上网为主:218名网络成瘾者,成瘾发生率12.07%;与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性别、上网目的和专业学习态度.结论:互联网已被大学生普遍使用,丰富和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又对部分学生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网络成瘾者及时摆脱网瘾,并预防未上癌者成瘾,从而健康有效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大。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问卷对昆明地区617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对待网络的态度较积极,能积极使用网络服务项目;上网原因主要为朋友怂恿、无聊和好奇;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上网次数、时间和进行网络游戏有差异。应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利用其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7.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0):181-183
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应对方式与网络使用不同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职校生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网龄、上网次数、网络使用群体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差异;每次上网时间较短的职校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使用成瘾的群体、网龄比较长的、每周上网次数比较多的、每次上网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网络成瘾与职校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越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少年在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50名初一至高三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差行为的特点。结果显示: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容易出现网络偏差行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网络偏差行为;住宿生与走读生在网络使用偏差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已网络成瘾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网络偏差行为;青少年网络使用动机的不同在网络偏差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比例为18.21%,并在性别、学校、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和非网络成瘾倾向者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职校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我和谐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中学生在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网络使用对其人际关系与网络行为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支持系统对其网络使用的影响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应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14州市的337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中学生的上网方式、上网主要活动存在显著差异;在与亲朋好友相处和不健康上网活动方面,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中学生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对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学校和教师应与家长、社区密切配合,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