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G函数的范式结构出发,以两部门的价格增长模型耦合耕地数量和粮食需求数量等约束条件,陈述了产品供给、非农业出口和农业进口与耕地、劳动力、资本和粮食需求约束数量的基本结构,表示了贸易市场与这些固定数量之间存在的统一关系。将分析的焦点集中于非农业出口和国内农业供给进步方面,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的缓解,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内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即科技进步。耕地固定数量和粮食需求数量的实际约束作用,将逐步被技术进步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曾悲观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预言在世界上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杞人之忧。布朗认为,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他们将需要更多的肉、牛奶和禽蛋,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对粮食需求的额外增加,而额外增加的量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贫...  相似文献   

3.
去年9月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2030年面临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耕地逐年减少,从1990年到2030年间中国谷物产量将下降1/5,而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因此中国可能出现谷物严重匮乏的前景并足以影响全世界,断言“没有人能养活中国”。情况是否如此?请读——  相似文献   

4.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哀隆平、李振声,一南一北两位育种专家,分别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局和最新一届获奖者。回答1一3题。1.从袁隆平到李振声的先后获奖,折射出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增产做出的巨大贡献。这说明A.科学理论的客观性C.民以食为天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1995年,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认为到2030年中国粮食短缺3 .7亿吨,即一半以上的粮食需要进口,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预言警示我们必须关注A.粮食安全C.人均耕地B.人口增长D.农业发展3.李振声院士说:“我…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咸最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2010、20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分析了全市及各县(区)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林萍 《考试周刊》2014,(88):196-19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了保护耕地,切实贯彻我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耕地政策保护机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咸阳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 2 0 1 0、2 0 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 ,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 ,分析了全市及各县 (区 )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中国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粮食安全令全球瞩目.97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布朗命题引起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关注乃至震惊.如今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客观评价我国农业企业,为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梳理经验.课题通过spss,excel软件对市场问卷调查及分析,同时将调节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最后将研究当中国真正出现粮食危机之后该如何解决,如何利用资源来进行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能否自给自足的探讨──兼评布朗《谁来养活中国》90年代初以来,中国粮食问题引起世界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学者都先后提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令人注意的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的一篇题为《到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的长文,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本从体制,政策与化心理三个层面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为我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耕地势荒现象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注重粮食地位1、提高思想认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基础地位将日益突出,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粮食的有效供给是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粮食的危机感.首先是各级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中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动员全社会重新认识粮食问题,任何时候不放松粮食生产.其次是继续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并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方针长期坚持下去,把粮食生产放在应有的位置,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全程服务,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第三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用工副业收入,补贴粮食生产.第四是为了保证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将保护耕地和稳定粮田面积放在农业政策的突出地位,使之成为社会的行动,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稳定粮食面积.第五是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依法保护粮食生产、建立农田保护区.尽快制定粮食生产的地方法规,依法保护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世界粮食危机与价格猛涨的新因素是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发展。中国必须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的根基要进一步夯实。必须科学养护耕地,牢固坚守耕地红线,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制度,国家财政必须全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未来五年内,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在0.4551吨/人以上,并且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我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强化粮食安全意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耕地需求的压力;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农业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的现状,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编程分析,建立农业发展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三年主要粮食品种的产量.利用层次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探究出了影响我国粮食产量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1)仍有2亿人口的粮食不能自给;(2)缺水,地少;(3)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4)农转非,城市化建设.给出了此四大因素的影响次序为(2)(1)(3)(4).并根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预测理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在分析烟台市近10 a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20 a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烟台市粮食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在未来20 a,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粮关系的成都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成都市耕地资源现状发生显著变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合成都市2003-2012年耕地资源、粮食与人口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现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以2016-2020年为目标年,运用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人口等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三种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对预测年份内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人口承载力、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09-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和粮食总产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进而剖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阐明了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0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同时耕地面积也主要呈平稳增加趋势。(2)粮食生产水平不仅受到耕地资源总量与人均耕地占有量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基础,切实加强农业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根据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资料预测:我国粮食生产保护目标——近期内应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未来的粮食自给率也不能低于92%,才能保证我国稳定和发展。我国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未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根据粮食生产现实生产能力、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预测全国及各省份耕地资源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从宏观角度对粮食需求与粮食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分析,认为:如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低方案(56483.54万吨),按400公斤、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得到粮食安全状况两个方案:取40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粮食自给率为98.47%;取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自给率为93.87%。这说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果能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本研究最低评估方案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区域间协调,中国未来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