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知识单元第4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的实验安排是:让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a所示电路。学生将两鱼夹连接,小灯泡发光,证明电路导通无故障。然后依次在两鱼夹间接人铁丝、铜丝、铝丝、橡皮、布条、塑料等材料,学生发现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得出: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并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导体材料,哪些是绝缘体材料。教材对人体、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的认定是直接给出的。  相似文献   

3.
1背景 教学中学物理《导体与绝缘体》时,为了鉴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课本中的实验是把物体跟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由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否发光来进行判断鉴别。但对高阻抗的导体接入电路中时,就无法判定了。例如课文所举例的导体中的人体、大地和酸碱盐水溶液等这类导体的电阻很大,一般在几千欧以上,而在电源电压较低(只有几伏),  相似文献   

4.
自然教材《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有一句话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学生如果用电池、导线、电珠做这个“导体”的实验 ,电珠不会发亮 ,显然得不到验证。学生对这句话便会产生怀疑。问题出在导体因其电阻的大小不同 ,导电能力差别较大。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 ,金属因电阻比较小而通过的电流大 ,灯泡就会亮 ;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因电阻比较大 ,通过的电流小 ,电珠亮不了。因此 ,如何验证人、大地、不纯净水都是导体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使用学生万用电表来解决问题。万用电表测量电阻档用来测量金属、人体、大地…  相似文献   

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11 放电演示仪  2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  3 电热演示器  4 电磁演示器  5 电 铃  6 电路元件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能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放电演示仪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雷电现象”、“落雷”的形成等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雷电形成原因和避雷方法。②构思新颖 ,造价低廉 ,使用安全 ,便于制作。如放电演示仪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等 ,均用两节干电池为电源。前者采用电子振荡产生高压替代传统教具 ;后者在电路中接入两只三极管 ,就能验证人、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导体。③使用范围大、用途广。本系列教…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材在关于“导体、绝缘体”的内容中,阐述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这一结论,并以“人体是导体”这一结论为依据,重点讲述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但对这类电阻较大的物体具有导电性的演示,目前尚无适合小学生观察、实验的现成仪器。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上的难题,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人体导电演示仪”,在1988年、1990年二次全县自然教师培训班上使用,反映良好,现将制作、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海版9年级物理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按教材演示,无法测试出人、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本人利用此演示器,借助音乐贺卡做声光显示,并根据声光大小判断液体导电能力,使实验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 在自然课电学部分教学中,由于缺少一些简单直观的教具,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中,人体、不纯净的水及大地等是导体,常常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而这恰恰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这只能靠老师用嘴告诉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利用适当的仪器去深刻地理解它,本教具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而研制出来的。它不但能方便地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而且还可检验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使用本教具还可使学生亲自观察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对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思想是非常有好处的。本教具采用声光显示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研究兴趣,除可做本课实验外,还可做其它一些演示,做到一机多用,所用材料仅4~5元钱,可供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9.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实验的改进深圳市罗芳中学何汛在“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实践中,我碰到了一个实验问题,现综述如下:一、发现问题在教材中“导体和绝缘体”一节,安排了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1],以表明导体与绝缘体无严格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相似文献   

11.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在自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中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其性质;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科学研究的真实性;通过特定的环节设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会到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达到安全用电的教育目的。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课件导入:一个小朋友,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情景。师边播放边解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有位小朋友正在放…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电磁实验箱是根据现行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可供小学高年级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用。具有结构简单、直观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仪器的组成 实验箱由通用实验板、电池座、灯泡及灯座、开关、小电机、电磁铁、导体、半导体、绝缘体、通用塑料底座等组成。  相似文献   

13.
伏打电池实验的探讨李允义,金从武(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100032)伏打电池实验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演示实验,只要把铜板、锌板往稀硫酸里一放,就能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点亮小灯泡,但有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刚取来的铜板、锌板,做第一次实验时,灯泡能发光,可...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第3课《电热》的教学内容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将铁丝连接于电池的正负极,组成一个短路电路,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连接的铁丝,体会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初步体验电热现象。再让学生用铜丝做同样的实验又体会什么感受。从而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由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  相似文献   

15.
用石英钟代替灯泡做伏打电池实验陈春生(河北卢龙县职教中心)中学物理伙打电池实验是难度较大的实验.传统方法是用伏打电池向小灯泡供电,使灯泡发光,这种方法效果较差.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可用石英钟代替灯泡,用伏打电池给石英钟供电.先将伏打电池极板和石英钟...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实验是分组实验。这个实验的一个难点是配置硫酸溶液,同时在实验中通常用小灯泡发光来验证原电池产生的电流,但小灯泡亮一下就灭掉了,实验现象很不理想。有时干脆让学生直接把毫安表接到原电池的正、负极、通过指针的偏转来验证电流的存在。但这又违反了毫安表不能单独接过电路中的规定,给学生造成了一些混乱。曾经有许多文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讨,有从电极、溶液浓度着手的,有从加重铬酸钾固体着手的,虽能够使灯泡亮的时间长一点,但实际让学生做起来,还是很不理想。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实验,效果十分明显,且制作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17.
一、用石英钟演示把石英钟、电极、一节干电池组成如图 1( a)所示图 1电路。电极插入各烧杯中 ,烧杯内加入待测物质。把其中一个电极并联接入电路 ,用鱼夹分别接通另一个电极 ,若石英钟走时 ,说明待测物质导电 ;反之 ,不导电。此法的优点是可见度大 ,取材方便。特别适合学生自己做家庭实验。二、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取高亮度无色发强红光二极管 2 0~ 30个 ,并联组成发光阵 ,也可组成“电”字等 ,如图 1( b)所示。参照图1( a)把发光二极管、电极、6V电池组组成电路。当待测物质导电时 ,二极管发光 ,反之 ,二极管不发光。由于采用高亮度无色发…  相似文献   

18.
做伏打电池的演示实验时,接入电路的小灯泡往往只亮一下就不亮了。如何提高伏打电池的演示效果?四川谭冠玉老师用镁条代替伏打电池的锌极板,实验效果较为理想。但镁条消耗太快,副作用大。本人在不改变伏打电池电极的情况下,作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效果很好。 (一)对铜极板进行稀酸处理。处理时,用15%的硫酸或1:1的盐酸,将铜极板浸洗几秒钟,便可取出平放晾干,待用。经过1~2小时,将其作为电极组成伏打电池,可供电使接入电路的2.5伏灯泡发光达到标准时间,纯锌极板使用前可不浸酸,不纯锌极板若浸酸,时间也不要长。 用稀酸处理的改进,其优点是简便,电池供电效果好。稀酸处理铜极板以后,电池输出电压提高到0.9~1伏,2.5伏灯泡发光约30~45秒钟。稀酸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中“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人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人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图示那样完成这个实验时,会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2热分解生成的水?  相似文献   

20.
电流实验盒     
本文就小学电流实验盒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与方法,仪器盒的主要附件,提出初步设想.供研制或自制教具时参考.一、实验要求1.电路中基本元件的名称,结构和用途;2.简单的串联与并联电路;3.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4.电磁铁的结构、性质和用途;5.电能的初步应用.电流实验盒包括了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中电流、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电磁铁、电能等四节课的四次实验内容.因此,要充分考虑这四节课实验在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合理没计,力求用较少的附件,完成教材中主要实验.电器元件要结构简单、直观,电路连结件,夹紧件要接触可靠,便于儿重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