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蒋铖 《学周刊C版》2014,(1):63-63
正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违法违纪行为日趋严重,犯罪年龄不断下降。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破坏公共财物、公共设施;有的打架闹事;有的甚至小偷小摸,敲诈勒索小同学。原因何在?当事人固然有其主要责任。我们难道就不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根本。作为教育的主体单位——学校,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目前有些学校存在着私拿公共财物的坏现象。有一所中学,教师工作调动时将共用的办公桌、椅子、木床搬回家占为已有;有的教师见无人过问也把公物往家编辑同志: 目前有些学校存在着私拿公共财物的坏现象。有一所中学,教师工作调动时将共用的办公桌、椅子、木床搬回家占为已有,有的教师见无人过问也把公物往家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的黑板擦长了脚似的到处乱跑,还不时会“受伤”,有时甚至“粉身碎骨”。我多次对班里的学生说:“我们一定要爱护黑板擦。不仅仅黑板擦,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好好保管,我们要做一个关心班集体、爱护班级公物的好孩子。”趁着一股热劲,我再推而广之,告诉学生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公共财物。孩子们睁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努力地点着头。  相似文献   

4.
全国五届人大以来,我们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来抓,不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全校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风气革命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由于林彪、“四人帮”出自搞乱教育、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狂热鼓吹“角刺论”,煽动无政府主义,破坏社会主义法制,不少青少年学生受到严重腐蚀毒害,法制观念大大削弱,甚至出现了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无法无天的恶劣现象。当时,在我校部分学生中,有的蔑视校规,寻衅闹事,打架斗殴;有的小偷小摸,损毁公物;有的道德败坏,违法乱纪。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学生中,因违反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从中不难看出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并且,少先队正是以“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述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和社会风尚,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指向,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这块教育阵地上成为主旋律,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实是在引导每一位青少年踏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为青少年的一生提供应具备的所有美德。让“八荣八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而且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法规咨询问:某中学学生齐某,纪律观念较差,且不爱护学校公物。一次,齐某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3本小说,用烟头烫破后,又用小刀将部分书页随意划破。归还时,被管理人员发现,报告了学校。学校认为齐某肆意破坏公共财物,行为恶劣,且一惯表现不佳,决定给予齐某...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座谈会上强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一位地理老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方面,我想淡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公物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公物管理既存在“管”的一面,通过“管”使学校的财产免受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持全值;又存在“育”的一面,在管好物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学校在公物管理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最终达到管好物育好人的目的。 一、合理创设育人环境.发挥直观教育的作用 常言道,环境既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改变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有利于公物管理的育人环境,对强化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清新幽雅、整…  相似文献   

11.
当前,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读书无用论”、“讲求实惠”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的消极思想,有的学生甚至违法乱纪,乱扔垃圾、损坏公物、偷东西、打架等现象比较严重.而对这些调皮捣蛋的“坏”学生,我们教师感到特别难教育,通常是狠狠地骂一顿,但往往又事与愿违,与教师的初衷完全相悖.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对这些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行为问题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将每天面对五六十位学生,难以照顾周全、面面俱到,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在所难免,但并不是不可避免。如若出现学生行为问题而没有及时科学的矫正,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会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处理失当还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和不满。这是因为他们所期望的这节课自己没能尽兴,利益受到了损害。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年级、同一班、同一条件下,为什么有的教师就能调控得好,而有的教师则造成“失控”现象偶有发生?显然问题主要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科学“惩戒”则是教学调控的一种教育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因此更应该把礼仪教育作为新时期、新世纪学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德育工作来抓。礼仪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以文明行为和礼仪培养为主,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质”的指标。因此从2004年4月起,我校以“礼仪教育”作为办学突破口,实施礼仪教育校本化研究,使礼仪教育成为外显的、具体的、贴近学生的、有丰富校本资源和载体的“小、趣、近、实、真、鲜、奇”实体,努力营造温馨、文明的德育园地!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模仿性强,又富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因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树立榜样,启发、引导全班学生向榜样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一、教师言传身教,反复讲清道理,注重启发、诱导,扩大榜样影响。上学期刚开学,我就发现一位同学有意损坏课堂里的凳子。这要在以前,我就会采取简单的做法:批评一顿完事。这次我没有这样做。在恳切地指出那位同学损坏公物的行为不对之后,我亲自动手跟这个同学一道把凳子修好。在修理凳子的过程中,我耐心地给他讲过去抗日小学的小朋友们坐在地上上课的故事和爱护公共财物是少先队员应有的美德的道理。这个同学很受感动。为了教育全班同学,我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这个专题教学时,在讲清道理之后引导同学们讨论:①×××同学损坏公物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②从树木到凳子要经过哪些艰苦的劳动?③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育?今后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民主化思潮普及全球的今天,教育不平等已逐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化为“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同一学校内同一班级中,学生受到的不平等待遏,从而导致了学生最终的“成功机会的不平等”。我们要树立多种多样的教育评价观,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每一位青少年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受“普高热”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很大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校园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莫名其妙地损坏学校的公物。一些教师常为这种现象而头痛。有一位教师说,他对损坏公物的行为制定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损坏公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制止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学校要把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成为强音,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谈谈做法与体会。一、扎实实施“和谐心理健康育人环境”课题,力促德育工作不断取得针对性1.开发“心灵导语”,陶冶学生性情。环境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我校设置了校园绿化带、板报园、名人画像、文化长廊、名言警句橱窗、校园广播、心灵驿站等,积…  相似文献   

19.
曾有几位青年教师异口同腔地对笔者描述:现在的中小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愈来愈难管教的势态,有的不守纪律、屡犯常规、搞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老师,有的行为粗野、爱发脾气、出口骂人、动手打人、毁坏公物,还有的个别的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如吸烟、赌博、偷窃、勒索、抢劫等。很明显,这些行为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和学校管理规则的过错行为。 笔者颇有同感,“大气候”影响“小气候”,“小气候”影响青少年,尽管学生的过错行为产生原因错综复杂,但总是来说这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  相似文献   

20.
熊雪琴 《南昌教育》2006,(12):22-22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过失行为,如恶作剧、起哄捣蛋、无理取闹、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或公物、不遵守集体规则等;第二类是不道德行为,如小偷小摸、小赌小博、占小便宜、撒谎等;第三类是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吸烟、自暴自弃等。教育界已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