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自以为是     
我问学生:“‘自以为是’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答:“贬义词。”我又问:“‘自以为非’呢?”未答,犹豫了,笑了。我接着加强疑问口气:“‘自以为非’是褒义的吗?”好像是,却未曾思考过,所以还有点没把握。读书不求甚解,学习不求深究,是一大忌。为禁此一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遇事多问,问得别人不耐烦了也不打止,只要自己耐烦。自以为是不好,那就自以为非吧,可是如果总是自以为非,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呢?前也非,后也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种感觉陪着你,你还怎么往前走?课堂上,老师问学生问题了,如果学生一个个都忐忑不安、自以为非,还有谁…  相似文献   

2.
玛夏有两个孩子,她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我4岁的儿子麦克问我“:孩子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小孩是在他们母亲的肚子里长成的。”麦克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麦克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几星期后,我看见麦克和他2岁的妹妹在后院,麦克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麦克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的种子。”我无可奈…  相似文献   

3.
玛夏有两个孩子,她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我4岁的儿子麦克问我:孩子是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人们常说的话:“小孩是在他们母亲肚子里长成的。”麦克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麦克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几星期后,我看见麦克和他两岁的妹妹在后院,麦克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麦克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是我找到的最小种子。”我…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先是得95分的,然后是90分的……展示完成后,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为什么不能得100分呢?”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其实,在我看来学生能够得到95分已经是很理想的作品了,而100分在我的概念里意味着无可挑剔,意味着学生可能会有骄傲的理由……但是学生怎么想呢?“你为什么认为老师应该给你的作品得100分呢?”我把问题又还给了学生,想听一听学生的意见。“因为,我上课很认真;画画的时候涂色也很好看,同学们都说我画得最好。”听了这些,我心里感到了一种前…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要多关注学生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应该"学什么";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该"怎么学";再次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得怎样",形成自主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学生本人知道了每节课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将大大增强,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现象]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已经讲过了,你怎么还不清楚?”“刚学过啊,怎么又错了?”……[原因]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老师刚讲过的习题学生怎么就不会做?是教师的教学有问  相似文献   

7.
蒹葭 《中华家教》2011,(6):16-17
家长困惑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是我到底要不要检查儿子的作业?如果要的话,我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检查?为什么当我指出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并让他改正时,他会很烦我,不肯接受呢?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他的成绩啊,他怎么理解不了我的苦心呢?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学看了《小读者》上“怎样成为优等生”专栏以后来信问:“我是笨蛋,学习不怎么好,我又怎么可能成为优等生呢?”其实,世界上没有笨蛋。不信,你看看美国人沃斯是怎样从“我是个笨蛋”,后来变成超越他一向崇拜的出色卓越的父亲的?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哪些心理状态?这是教师应该费气力分析和研究的。否则,就难以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学生心里的疑团,也难以使“教”的外因通过“学”的内因而发挥作用,因而也就难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此颇有感受。一次,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问我:“为什么 a=b?我一直搞不清。”起初,我认为问得太幼稚,很不经意地反问道:“怎么搞不清?”答:“a 就是 a,b 就是 b,好比2就是2,3就是3,怎么 a等于 b 呢?”学生的解释使我意识到,不是学生问得幼稚,而是自己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爱心门诊     
《启蒙(3-7岁)》2011,(7):34-35
孩子的肚脐怎么了读者云汇问:我的宝宝才出生5天,今天他的肚脐眼上的那块痂掉了,他哭闹得很厉害,肚脐眼看上去很吓人、鼓鼓的。请问这个情况要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纷纷问我是怎样发明环保瓜子袋的,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学校组织看电影。我买了一袋瓜子,准备边看边吃。开始吃第一粒瓜子时,烦恼也随之而来:瓜子壳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地上吧,可电影院里明明挂着“禁止乱丢瓜皮果壳”的牌子,怎么好意思“明知故犯”呢?拿在手上吧,既不卫生又麻烦。怎么办呢?这时,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怎样让孩子克服周一恐惧症?儿子今年上五年级了,平时是个听话的孩子,只是一到周一就不愿意去上学。每周日下午,我就发现他情绪不好,要不急躁要不失落。现在小孩周末休息得也少,我怕孩子也有所谓的周一恐惧症,又不知道怎么开导他。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据说冷笑话的起源是这么一个故事:小企鹅有一天问它奶奶,“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鹅又问爸爸,“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可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么冷呢?”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那天,儿子问我一个问题:"妈妈,美颌龙的尾巴长0.6米,0.6米有多长呀?"我一愣,怎么跟孩子讲呢?——他才二年级,没法讲!突然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了,班里的学生是不是对小数也有疑问?学生如果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该怎么应对?是告诉他们0.6米就是十分之六米,就是6分米,还是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呢?想...  相似文献   

15.
地球     
地理课上老师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一学生回答说:“是圆的。”老师又接着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的呢?”学生说:“算了,是方的好了,我才不想与你争论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呢!”地球@任万良~~  相似文献   

16.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了上帝。他生气地问:“我是一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机会让我成名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完上帝的话后便苦练钢琴,虽然弹得一手好钢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上帝啊!我已经精通了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好的机会让我出名呢?”上帝摇摇头说:“并不是我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抓不住机会。第一次我暗中帮助你去参加钢琴比赛,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气,又怎么能怪我呢?”那人听完上帝的话,便又苦练数年,建立了自信心,并且鼓足了勇气去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发出的充满求知欲望的疑问。读了叶挺的《囚歌》,学生会问:叶挺是怎么被敌人抓起来的?后来怎样?读了描写赵一曼关心战友的《一个粗瓷大碗》,学生会问:赵一曼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怎么同敌人作斗争的?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以后,学生会问: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怎么样了?课文《我的爸爸》的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李大钊对自己的教育,是父亲把“国际歌”的种子撒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正是从这里开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父亲的教育指引他们走上革命征途,给他们留下了永久的怀念。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那他又是怎样在广大民众中播撒马列主义革命种子的呢?他又怎样为此  相似文献   

18.
老鼠与松鼠     
一日,一只老鼠见一只松鼠在树枝间快乐地跳来跳去,不解地问:你我都是鼠类,为什么每天见你都是开开心心的样子,而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整天忧心忡忡呢?松鼠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是用劳动来采集果实,当然吃得心安理得,睡得踏实安稳,而你是靠偷盗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你心中的邪念和自私的欲望偷窃了你心里的快乐,你又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又一个国庆大假!你是怎么过的呢?有好玩的故事和有趣的经历吗?请跟我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快乐假日”过得怎样。  相似文献   

20.
3月27日晴和往常一样,到了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今天让学生写什么话题呢?我边寻思边走进教室。当我往三角橱里看时,发现盛饭的饭勺少了两个。我就问学生:"这饭勺怎么只有一个了,另外两个呢?"我又查问了今天洗勺子的两个学生,他们确定已经把勺子拿上来了。当时,我就在想:"这就怪了,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